晚唐浮生 第131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不舍嬌嬌、暗衛(wèi)夫郎陪我爆紅娛樂圈、穿成渣了年代文男主的白月光[七零]、再生氣我就要演你了!、穿成年代文大佬的漂亮meimei [七零]、妖痣、人美為患、重生八零:科研大佬種田報效祖國、七十年代幸福小生活、表演之神[娛樂圈]
三十年前,為了緩解錢荒,圣人大力推行集中交易、記賬貨幣的模式,使得民間對金屬貨幣的需求大大降低。 三十年后,商人們已經(jīng)漸漸熟悉并認可了這種模式,因為真的非常便利于商業(yè)交易。 三十年的時間,這種習慣、認知一直在不斷強化著,以至于現(xiàn)在銀元票的信用大大增加,可以直接拿來交易。 但——也只能到這種程度了。 圣人的舉措,大大緩解了錢荒,于天下百姓有恩惠,于商徒們有大恩。但你要說直接用銀元做貨幣,這不靠譜,杜曉不同意。 還好,圣人也十分清醒。 “朕知道,銀元票還不是貨幣,只是一種信用憑證,與前唐各鎮(zhèn)進奏院開具的飛票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鄙蹣涞抡f道:“在未來數(shù)十年甚至百余年,銀元票始終只會在很小的范圍內(nèi)流通,天下絕大多數(shù)人根本見不到其真容,甚至聽都不會聽說?!?/br> “那——陛下為何寫這本書?”杜曉好奇道。 書的內(nèi)容很白,甚至用語習慣都很別扭,讀起來很吃力。而且似乎創(chuàng)造了太多的新詞,讓人無所適從。 “朕老了……”邵樹德只說了一句。 杜曉惻然,想說些什么話,又覺得都不合適。 “所以想留下一點東西。即便現(xiàn)在不合適,但將來條件成熟了,或許就有人記得這本書?!鄙蹣涞吕^續(xù)說道。 其實正如他所說,現(xiàn)在努努力,打好基礎,也許在一百年后,金屬貨幣可以逐漸把非常不好用的布匹、糧食擠出市場,讓它們慢慢成為歷史。 這就是邵樹德寫《通貨》的原因。普及金屬貨幣領域的各種概念、原理,給官員們掃盲。 不要高估官員們的知識面。 對于讀經(jīng)史上來的官員,經(jīng)濟方面幾乎一竅不通,很容易搞出各種saocao作,并不是他們特意使壞、故意亂來,他們是真的不懂。 “不說那些喪氣話。”邵樹德笑了笑,又道:“朕在書里寫了一種撈錢的辦法。也許一百年后,某位宰相讀完全書后,能掌握其精髓,為朝廷增加收入。” “法幣與鑄幣稅么?”杜曉問道。 “正是此物?!鄙蹣涞抡f道:“可別小看它。如果好好cao作一番,朝廷收入會大增,能解決好多麻煩。錢多了,很多麻煩就會消失?!?/br> 邵樹德一直覺得明朝浪費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日本白銀的大量流入——馬尼拉帆船貿(mào)易提供的白銀其實不多,畢竟每兩年才1-2艘船——使得明朝有條件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夠推行金屬貨幣的朝代,但他們浪費了…… 明朝只有白銀,沒有貨幣。 首先,國家層面沒有鑄造各種面值的硬幣——邵樹德在《通貨》這本書中將其稱為“法幣”。 這是一切亂象的根源。 因為沒有法幣,民間就自己亂來,隨意切割銀子,什么銀豆、銀角子之類,四處泛濫。 對比同時期的西方,即便一個小小的城邦國家,也會鑄造自己的法幣。貨幣兌換所隨處可見,外國商船駛來時,第一件事就是兌換當?shù)氐你y幣。而貨幣兌換所則抽樣檢查,用化學的方法化驗銀幣的含銀量,然后給出一個匯率。 明朝那會,阿姆斯特丹已經(jīng)有了十幾種主要銀幣的匯率,定期公布。 比如,法國人因為戰(zhàn)爭,財政吃緊,于是鑄造了一大批含銀量較少的劣質(zhì)法幣“利佛爾”,消息傳出去后,阿姆斯特丹市場上的利佛爾匯率立刻暴跌。 在金融、財政領域,中期的明朝與西方國家,已經(jīng)遠遠不在一個層面。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不專業(yè)的人,干不專業(yè)的事,就會出現(xiàn)這種結(jié)果。 所以,給官員掃盲,讓他們建立初級的金融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陛下,有沒有辦法現(xiàn)在就弄到大量白銀?”杜曉突然問道。 “沒有辦法?!鄙蹣涞滦χ噶酥杆溃骸皣杏秀y礦百余,穩(wěn)定產(chǎn)銀者不過三四十,大量產(chǎn)銀者不過寥寥幾處罷了。而周邊呢?小的白銀來源不談,就說大的,目前僅有日本一處。而且他們發(fā)現(xiàn)銀礦才幾年,水平也很差,朕都替他們著急,有銀子挖不出來,提煉出來的白銀質(zhì)量又差,唉!” “洛陽流言,吐火羅人那邊有大銀礦,不知……” “不是流言,是真的,那地方叫潘杰希爾山谷。”邵樹德說道:“可能不比日本銀山小多少,當然,這只是猜測,朕也沒去過,不甚清楚?!?/br> “那能不能……” “哈哈!”邵樹德大笑道:“當初西征的時候,你們一個勁地勸。怎么?現(xiàn)在著急了?” 杜曉有些尷尬。 “其實沒用?!鄙蹣涞峦蝗粐@了口氣,道:“白銀是需要積累的。即便潘杰希爾山谷、日本銀山都歸朕,又有什么用?沒個上百年的持續(xù)白銀流入積累,又怎么夠用?朕老了,等不到那一天了?!?/br> 其實,邵樹德對大夏經(jīng)濟官員的要求很低。 如果哪一天,流入大夏的貴金屬足夠了,可以進入白銀時代時,朝廷開始鑄造法幣(銀幣)。 別他媽的再用金銀塊了。 金銀塊不是貨幣,法幣才是,這個概念一定要捋清楚。 他相信,只要搞清楚了這種概念,官員們是有鑄造法幣的沖動的,因為可以收鑄幣稅。 法幣推行之后,為了收鑄幣稅,朝廷又會嚴禁民間私鑄貨幣,并打擊使用金銀塊交易的現(xiàn)象,這都是在西方歷史上發(fā)生過的事。 而積累了大量法幣的商人,也不會選擇將其熔掉,因為這樣會產(chǎn)生虧損——假設官方規(guī)定一元法幣可兌換一兩銀子,但實際上,一元法幣的重量往往達不到一兩的程度,且其中還含有10-20%的賤金屬,這就是鑄幣稅的來源。 明朝連鑄幣稅都不會收,也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通貨》這本書,既普及了概念,又給后人指出了朝廷的一個重要財源(鑄幣稅)。 邵樹德相信,應該沒人會傻到不推行法幣了……吧? “你們現(xiàn)在還反對朕在西域折騰嗎?”嘆氣一番后,心緒剛剛有點低落的邵樹德,猛然想起了渤海王后高氏主動伸出的白花花的屁股、小辣椒蔡邦氏對他齜牙咧嘴的樣子,精神一振,我還沒老,我還玩得動女人,于是換了一副口吻,道:“西域?qū)Υ笙氖种匾?,萬萬舍棄不得,你現(xiàn)在認識到了嗎?” 杜曉默然片刻,起身行禮,道:“陛下,臣見識淺薄,今知錯矣?!?/br> 邵樹德看了他很久,贊道:“杜卿胸懷天下,果為良臣?!?/br> 他這話是意有所指的。 其實,對于官員士大夫來說,有沒有金屬貨幣很重要嗎?其實沒那么重要。 自給自足,像壓榨農(nóng)奴一樣壓榨老百姓,同樣可以維持他們高品質(zhì)的生活。畢竟,人最終消費的是實物啊,貨幣只是一種交易媒介罷了。 站在士大夫的立場上,任何社會的劇烈變革都不會討他們的歡喜。 誠然,變革有可能給他們帶來好處,但也可能帶來壞處。 作為既得利益者,家大業(yè)大的,穩(wěn)定最重要,天然厭惡各種風險。 在他們看來,社會就一直這樣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最好,因為其軌跡完全可以預測,他們?nèi)匀荒鼙3指毁F——18世紀的英國社會,傳統(tǒng)貴族落魄的不在少數(shù),為了維持所謂體面的生活,不得不向商人借貸,由此可見一斑。 杜曉能站在朝廷、天下的立場上說話,非常不容易了,所以邵樹德稱他為“良臣”。 但杜曉只能代表他自己,代表不了其他人。 其他官員士大夫,會和他持同一立場嗎?未必。 所以,邵樹德要把他們從迷夢中打醒。 一個個裝什么鴕鳥?三百年治亂循環(huán)看不見嗎?以為把頭埋在沙子里,這一切就不會發(fā)生了嗎?開什么玩笑! 別自己騙自己了。 男耕女織的生活,不會永遠持續(xù)下去,矛盾總有一天會爆發(fā)。 邵樹德也不覺得自己能逆轉(zhuǎn)這個趨勢,但他認為,在大夏王朝滅亡時,可以給這個天下留下更多的東西,就不枉他來這世界一遭——就像他曾經(jīng)說的,我為自己的荒yin享樂付費。 王朝是王朝,天下是天下,邵樹德還是分得很清楚的。 《人口》這本書,就是專為那些傳統(tǒng)士大夫準備的。 接下來他會優(yōu)先寫這本,爭取過年前完稿。區(qū)區(qū)數(shù)萬字,卻道盡了治亂循環(huán)的本質(zhì)。 不是都關心家族傳承嗎? 不是都想著子孫后代嗎? 看完這本書,你們還坐得住嗎? 如果坐不住,是不是要想點辦法? 如今大夏剛立國,矛盾大大緩和,你們都可以享受富貴,但后世子孫呢?雖然或許無法徹底解決這個矛盾,但讓它往后拖延也是好的啊,還不給我趕緊工作? 第065章 分化 同光元年底,以皇后折氏、監(jiān)國太子邵承節(jié)為首的一行人抵達長安,邵樹德親出宮城迎接。 當晚,老夫妻二人同床共枕,所有野女人逃得無影無蹤。 如此一連數(shù)日,直到除夕中午,邵樹德在太極殿召見中書省、尚書省、理蕃院、南北衙樞密院主要官員。 所有人都發(fā)現(xiàn),圣人氣色明顯好多了。 皇后來了,是真的有用??!圣人至少不再荒yin了。 邵樹德神清氣爽地坐下,仔仔細細看著眾人。 唉,少了好幾個。 政事堂七位舊宰相之中,陳誠、趙光逢、蕭蘧、盧嗣業(yè)、王溥還在。 宋樂在出征前就病逝了,頂替他進入政事堂的是杜光乂。現(xiàn)在杜光乂也回家養(yǎng)病了,杜曉出任戶部尚書,但并未入政事堂。 邵樹德回來之后,拔擢他進入政事堂,成為宰相之一。 禮部尚書封冠卿病逝,邵樹德調(diào)兵部尚書王溥為禮部尚書,又拔擢直隸道巡撫使韓建為兵部尚書,入政事堂,成為七位宰相之一。 這是一次讓人矚目的人事任命。 韓建此人在治理地方上頗有一手,無論是擔任會州刺史還是直隸道巡撫使,都干得非常出色。但他以前是個武夫,大老粗一個,還不識字。 當官之后,刻苦自學。每天刻幾個字在胡床上,反復辨認、學習,后來終于算是“粗通文墨”。 這樣一個人當宰相,比較少見。圣人是真的不論出身,只看有沒有本事。 南衙樞密副使胡真沒有到場,在洛陽家中養(yǎng)病。 北衙系的倒都還活蹦亂跳,全數(shù)到場。像任遇吉、徐浩以及接替楊爚出任北衙上院樞密使的李唐賓,他們這一批人與邵樹德同時代。除李唐賓年紀較大,身體已經(jīng)不太好之外,其他兩人都還不滿六十,身體看樣子還算健康,沒有明顯的疾病,應該還能活一些年。 “書都看了吧?”邵樹德掃視一圈后,問道。 “看完之后,只覺圣人學究天人,老朽自愧不如?!?/br> “汗透衣背啊,若非圣人點出,我還想不到這層?!?/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