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50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不舍嬌嬌、暗衛(wèi)夫郎陪我爆紅娛樂圈、穿成渣了年代文男主的白月光[七零]、再生氣我就要演你了!、穿成年代文大佬的漂亮meimei [七零]、妖痣、人美為患、重生八零:科研大佬種田報效祖國、七十年代幸福小生活、表演之神[娛樂圈]
第005章 巡 離開王屋,大隊人馬直趨軹關(guān),于八月十五這天抵達了濟源縣。 帶著皇后嬪妃、皇子公主以及文武百官一起,在大軍的護衛(wèi)下,出外巡視、打仗,自北朝以來一直十分流行。 最狠的便是楊廣,直接跑到了青海、河西。在途徑大斗拔谷時,夏日飄雪,氣候嚴寒,士兵凍死大半,馬驢死亡十之八九。后宮妃嬪、公主多有走散,楊廣的jiejie也得病死了,他本人更是狼狽無比。 夏王自然不用這般狼狽。從王屋縣經(jīng)軹關(guān)到河陽,路確實不好走,但氣候并不嚴酷。 邵樹德喜動不喜靜,他還是很喜歡這種大舉出巡的行為的。 他也不知道這種風氣是什么時候形成的,或許早就有了吧。 秦始皇五次出巡全國,漢武帝六次出巡全國,后漢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安帝也屢有出巡。 到了北朝,出巡就更頻繁了,因為這更符合草原習俗。這時候的各個政權(quán),皇帝帶著百官、嬪妃、子女和十萬甚至數(shù)十萬大軍,出去和人干仗,不知道擔不擔心被人一鍋端。 皇帝被拘束在宮中,一輩子出不了京城。老實說,太憋屈了。 鐵林軍右?guī)蝗f步卒新配了三千騎兵,由朱叔宗選送訓練好的新兵,銀川牧場抽調(diào)戰(zhàn)馬。 如今全軍已經(jīng)有了兩萬六千步騎,實力雄厚,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軍。 “隨駕”的還有侍衛(wèi)親軍兩千眾。 親軍司帳下的侍衛(wèi)親軍已經(jīng)擴充到了七千余人,兩千人隨邵樹德到了河陽,兩千人在王屋山,還有三千余人在安邑。 河陽本身就有四萬多大軍,包括歸德軍、武威軍、陰山蕃兵以及從肅州遠道而來的玉門軍,邵樹德抵達后,整個河陽竟然有軍七萬余。 朱全忠若聽聞,怕是以為邵樹德又要在河陽發(fā)動攻勢了。 濟源縣衙之內(nèi),邵樹德、折芳靄并排而坐,接受諸將拜見。 懷州行營排陣使、武威軍使盧懷忠,行營先鋒斬斫使、天德軍使蔡松陽即將率部離開,返回晉絳休整。將士們很久沒見到家人,又剛剛結(jié)束了一場大戰(zhàn),后續(xù)一堆事情要處理。 “破廣河鎮(zhèn),老盧你打得很好。”邵樹德親自給自己的老伙計倒了一杯酒,道:“全忠在河北留兩個據(jù)點,想得挺美,而今看來,純屬送菜呢?!?/br> 板渚、廣河二城,是梁軍在北岸的據(jù)點。今年以來,懷州行營除派出飛龍軍南下襲擾外,最大的軍事行動就是圍攻這兩座城池了。 對板渚城是佯攻,對廣河鎮(zhèn)則是主攻了。各部輪番上陣,甚至連河陽的土團鄉(xiāng)夫都被征發(fā)起來上陣,讓他們經(jīng)受一番戰(zhàn)爭洗禮。 河陽大部分百姓,除少數(shù)河隴蕃人外,三分之二以上沒經(jīng)歷過什么戰(zhàn)事,且以農(nóng)耕為主,比如一萬戶華州百姓以及來自豐、勝的一萬戶河壖黨項。 動員一下他們也是好的。 河南人在國朝前期本來也不太能打,當時安祿山的大軍長驅(qū)直入,河南武備廢弛,一觸即潰。但艱難以后,戰(zhàn)爭動員很多,戰(zhàn)事頻繁,一下子成了如今全國最能打的地方。 邵樹德早看出來了,關(guān)中百姓生活相對安逸,戰(zhàn)斗力有點拉胯,他招兵都不愿招關(guān)中兵。華州百姓,組織度低下,狠勁不夠,民間習武之風不夠濃烈。河壖黨項要好一些,但陰山一帶也太平很久了,大家都是人,過慣了太平日子的,怎么可能再保持戰(zhàn)斗力?便是羌胡也一樣會墮落。 所以,讓他們定期動員,哪怕不上陣,都是有好處的。更別說高仁厚是真會讓他們上陣攻城了,總之鍛煉成果很大。 各部輪戰(zhàn)之后,發(fā)揮一錘定音作用的是天德軍、武威軍。尤其是后者,在付出一千七百人死傷的代價后,攻破廣河鎮(zhèn),斬殺敵將。 武威軍,在朔方軍系統(tǒng)當中,攻城算是出了名了。河清、廣河,都有他們的身影,打的都是硬仗,讓人服氣。 “廣河鎮(zhèn)的賊軍,士氣不錯,打他們費了點力氣?!北R懷忠端起酒碗一飲而盡,隨后臉色變得很精彩:“大王,此酒……” “夏州送來的,葡萄燒酒,草原上很是風行?!鄙蹣涞滦Φ溃骸瓣P(guān)北苦寒,馬嗜苜蓿人嗜酒。為此物,不知多少英雄競折腰?!?/br> 說罷,又給蔡松陽也倒了一碗,道:“攻廣河鎮(zhèn),梁人趁夜北渡,增援而來。蔡軍使率眾列陣,大破賊軍,當滿飲此杯?!?/br> “謝大帥賞。”蔡松陽端起酒碗,一飲而盡,面不改色。 此君也是老人了,曾做過邵樹德的親兵隊正,與盧懷忠一樣值得信任。 為人脾氣暴烈,喜歡親自沖殺,天德軍在他手里,也鍛煉成了一支帶有很濃烈“豬突”風格的隊伍。 “此番回去之后,好好休整。待到冬日,隨我出戰(zhàn)。”邵樹德端起酒杯,亦一飲而盡。 武威軍的家屬是去年遷到晉絳的。今年正月過后,豐安、天德二軍的家屬也分批遷了過來,這是早就定好的計劃,所需費用依然是河中鹽利。 不過邵樹德為了加快進度,去年臨時決定,順義、天雄二軍的家屬也遷過來,由靈夏出資,如今已是八月,差不多也陸陸續(xù)續(xù)到了。 如此一來,已經(jīng)有鐵林(駐絳州正平縣)、武威(臨汾)、赤水(神山)、武興(翼城)、固鎮(zhèn)(曲沃)、歸德(絳縣)、飛龍(洪洞)、天德(太平)、豐安(聞喜)、順義(趙城)、天雄(安邑)總計十一軍的家屬被接到了晉絳。 因此,武威軍、天德軍也是返回晉絳休整,離河陽并不太遠,一旦需要,可以很方便地調(diào)過來,這就是搬家的好處了——走兩百里去打仗,與走兩千里打仗,區(qū)別還是很大的。 明年過完年后,還將繼續(xù)搬遷,主要是振武軍和鐵騎軍。 振武軍剛剛結(jié)束在刪丹的兩年戍期,這會在靈夏駐防,接替他們的是鎮(zhèn)國軍一部萬人。 鎮(zhèn)國軍一共三萬人,屬于訓練、裝備都比較差的二線部隊,軍使是甄詡。 去年一部萬人開赴青唐戍守,這次開往刪丹的一萬人是從蒲津關(guān)三城及風陵渡抽走的,接替他們的是同、華、虢三州的州兵。 還剩下一萬人守潼關(guān)。當然是不夠的!也幸好現(xiàn)在關(guān)西非常穩(wěn)固,沒有敵人,潼關(guān)可守可不守,問題不大。 河源、積石二軍也已結(jié)束了在興鳳梁的兩年戍期。目前,積石軍李一仙部已南下龍劍,劉崇望所率神策軍也剛剛抵達此處,正在囤積糧草,隨時準備干涉蜀中局勢。 為了彌補空缺,豐安軍錢守素部已開赴興元府百牢關(guān)戍守,為期兩年。 李唐賓手底下的部隊也將進行輪換,畢竟赤水、武興、固鎮(zhèn)三軍征戰(zhàn)日久,急需休整。 接替他們的將是定遠、經(jīng)略、天柱三軍,他們早就已經(jīng)出發(fā),這會已經(jīng)抵達潼關(guān)。 義從軍返回靈夏,與振武軍、鐵騎軍、豹騎都一同鎮(zhèn)守老巢,銀槍都則繼續(xù)戍守朔州。 各支軍隊的征戰(zhàn)、整補、休整、戍守、調(diào)動,真是一個復(fù)雜的工程。 邵樹德急需一支可以常年在外征戰(zhàn),哪怕十年八年都不想家、不用撤回來休整,還能維持士氣和戰(zhàn)斗力的軍隊,只可惜這只存在于小說中,太可惜了。 “大王今冬欲大舉南下?”盧懷忠問道。 “先囤積糧草、軍械?!鄙蹣涞聸]給一個肯定的回答,而是說道:“另者,還需做一番合縱連橫?!?/br> 這個合縱連橫很顯然是指朱瑄、朱瑾了。 飛龍軍萬人南下,朱全忠拼了老命驅(qū)趕。薛離部五千人走得不遠,襲擾一番后又退回了北岸。但契苾璋部就回不來了,目前跑到了朱瑾的地盤上,等待機會。 朱瑄、朱瑾在過去一年基本按兵不動。這對當?shù)匕傩帐翘齑蟮暮檬拢胤缴系脑獨庥兴謴?fù),但對邵樹德來說,不是什么好消息。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朱瑄應(yīng)是不想打了,朱瑾則還有那么一絲念想。還需要加把勁,看看能不能聯(lián)合搞一番,重點是兗州朱瑾。 “大帥,趁著老伙計們還打得動,盡快將朱全忠此賊平滅吧。”盧懷忠說道:“打完之后,再攻李……” 說到這里,盧懷忠意識到了什么,閉口不言了。 “呵呵,滅朱全忠確實緊要,我一直盯著他呢?!鄙蹣涞聦⒃掝}接過,隨口掩飾道:“早日啟程,將士們許久沒見到妻兒了,我還要往懷州一行?!?/br> ※※※※※※ 邵樹德在濟源縣逗留了整整五天。 這里有不少來自豐、勝的河壖黨項,亦有河西蕃部百姓。 蕃人酋豪們固然已經(jīng)失了權(quán)力,但依然是地方上有名望的人物,邵樹德與他們一起會獵,加深感情。 所到之處,牧人、百姓山呼,“圣人”、“可汗”、“兀卒”、“贊普”之類的稱號一個個蹦出來。第一次見到這種場面的,往往驚掉了下巴,這還是唐土嗎? 王妃折氏、孺人趙氏、封氏、七位媵妾簇擁在邵樹德身邊,周圍大軍迤邐,旗幡林立,文武將佐相隨,幾乎就是貨真價實的圣人了。 最后一天,邵樹德是在濟源縣西北的王屋山牧場渡過的。 空曠的原野之上,帳篷如白云一般延伸到遠方。 邵樹德騎著一匹黑色狂野的駿馬,遠遠地兜著圈子。 這是銀川牧場送來的“新貨”,馬政的最新成果。 肩高估摸著已經(jīng)在140厘米左右,這已經(jīng)符合邵樹德心目中輕騎兵所使用的馬匹的要求了。 他記得19世紀拿破侖的法國軍隊里,肩高150-155厘米的配備給胸甲騎兵,143以上、150以下的配備給輕騎兵,143厘米以下的,軍方看不上,不會要。 到了一戰(zhàn)時,列強的戰(zhàn)馬肩高標準已經(jīng)提高到160厘米了,甚至就連日本人培育出的混血“東洋大馬”,也要求肩高在155-168厘米范圍內(nèi)才適合作為戰(zhàn)馬,低于這個標準的為不合格。 搞了這么多年馬政,才提純血統(tǒng),穩(wěn)定在了140厘米左右,而且數(shù)量還不多,真的不容易。 選育的馬種以青海驄為主,這種馬其實是帶有中亞血統(tǒng)的,只不過多年來不負責任的雜交,讓這種馬的血統(tǒng)搞壞了。持續(xù)十余年的馬政,也不過是試圖恢復(fù)罷了。 “好馬!”邵樹德風馳電掣般掠過帳篷前,伸手一撈,將王妃折芳靄抄在了懷中,大笑道:“生俘一人,一會好好拷訊。” 折芳靄好笑地看著夫君,雙手摟緊。 “夫人可要試一試此馬?”邵樹德問道。 折芳靄眼中閃出躍躍欲試的目光。 在邵樹德還沒反應(yīng)過來時,直接一個輕盈的轉(zhuǎn)身,修長筆直的雙腿夾住馬腹,從邵樹德手里搶過韁繩,駕馭了起來。 “夫君這馬政,是越辦越好了。”折芳靄仿佛找回了少女時的感覺,臉上表情充滿了回憶。 “其實在春秋時,中原戰(zhàn)馬有十四掌(140厘米)高的,但到了秦代,便只有十三掌(130)了,可能是被草原馬禍害了。”邵樹德說道。 秦始皇兵馬俑的馬肩高,就只有129厘米,矮得可憐。 “到漢代時,武帝從西域引進寶馬,培育新種,戰(zhàn)馬又高了半掌至一掌。大唐的戰(zhàn)馬,差不多也是這么高了?!鄙蹣涞吕^續(xù)說道:“銀川牧場培育的這批戰(zhàn)馬有14掌高,怕也到極限了,或還能稍高一些,但也不會高太多。不過,便是14掌,依然是好馬,以后一定要看好,絕不能再被草原馬禍害了。” 其實,中原漢地應(yīng)該是有過原生馬種的,比草原蒙古馬高大,春秋時期的中原馬肩高就在135-140厘米之間,超過蒙古馬130出頭的肩高。 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到了秦代時,戰(zhàn)馬肩高大幅度下降??赡芎烷L期戰(zhàn)爭,馬政荒廢有關(guān),也可能是引入了太多草原馬,混血太多導(dǎo)致。 漢代引入了烏孫寶馬和汗血天馬,改良血統(tǒng),肩高恢復(fù)到了135左右,又一次超過了草原馬。唐代又引入了康居寶馬,繼續(xù)改良血統(tǒng)。 長期的戰(zhàn)爭,以及不加控制地隨意交配,都會讓馬種退化。清末到建國初期,不過短短數(shù)十年,我國的馬平均肩高居然能下降5厘米左右,可見不辦馬政是不行的。 “夫君,被草原馬禍害何意?”折芳靄過足了癮后,問道。 “夫人身高腿長,為夫也不矮,那咱們的孩兒便矮不到哪里去。夫人可知其意?”邵樹德說道。 折芳靄轉(zhuǎn)頭看了一眼邵樹德,似有不信。 “夫人若不信,咱們就多生幾個孩兒,看看高不高。”邵樹德調(diào)笑道。 “好?!闭鄯检\輕如蚊蚋地應(yīng)了聲。 ※※※※※※ 離開濟源縣之后,規(guī)模龐大的隊伍繼續(xù)前行,于八月二十四日抵達了懷州河內(nèi)縣。 懷州行營都指揮使高仁厚率文武將佐出城相迎。 “拜見夏王?!笨粗嘘牫鰻I的軍士,邵樹德豪情萬丈,騎著駿馬奔出,大笑道:“今日大酺,皆有酒rou?!?/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