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39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不舍嬌嬌、暗衛(wèi)夫郎陪我爆紅娛樂圈、穿成渣了年代文男主的白月光[七零]、再生氣我就要演你了!、穿成年代文大佬的漂亮meimei [七零]、妖痣、人美為患、重生八零:科研大佬種田報效祖國、七十年代幸福小生活、表演之神[娛樂圈]
但契苾璋、薛離二人都看不太上李罕之,私下里唾罵也很尋常。 白水交這邊還跟來了數千土團鄉(xiāng)夫,都下發(fā)了武器,簡單的長槍、步弓什么的,沒有甲具。 他們正在伐木扎營,修建倉庫,儲備糧草、藥材、箭矢之類的物資。 飛龍軍出戰(zhàn),當然要有后勤中轉基地,白水交就是了。 十二月初八,契苾璋帶著飛龍軍南下。至于李罕之,他按捺不住劫掠的心理,正在整頓兵馬、器械,打算往相州而去。河陽人煙稀少,實在搶不到什么東西,多半還要餓肚子,還不如去富庶的河北折騰,反正見勢不妙就跑,他靈醒得很。 ※※※※※※ 懷州河內縣,趙克裕已經收拾完行裝,出城離開。 趙氏世居河陽,軍校家庭出身。孫儒攻河陽之時,趙氏在懷州,依附李罕之。孫儒退走,李罕之敗,朱全忠以丁會為河陽節(jié)度使,趙氏依附之。 后丁會統(tǒng)兵南下,趙克裕在河陽也待不住了,被調到鄭州當刺史,勸課農桑,成績斐然,受到了朱全忠的重視。 當時朱全忠先后以張宗厚、朱崇節(jié)為河陽節(jié)度使,結果都不滿意,最后干脆讓趙克裕上了,反正他是河陽人。 河陽節(jié)度使換了一茬又一茬,趙克裕從中級軍校做成了外州刺史,隨后又殺回河陽任節(jié)度使。看起來似乎發(fā)家了,但你仔細看看河陽那稀少的人口的話,就不會這么想了。 平均一縣數千人,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辛酸,養(yǎng)個五千兵都費勁,不得不靠河南府接濟。 但河南府遭邵賊圍攻兩三年了,幾乎打成一片白地,哪里還有錢糧支援?于是只能靠鄭、滑二州輸送錢糧支持。此二州有民四十余萬,湊一點錢糧,再加上河陽本身的那點底子,湊合著養(yǎng)了。 趙克裕很清楚自己出鎮(zhèn)河陽,是要做出成績的。不僅僅是軍事方面,還有地方生產這一塊,更得努力。 但他運氣不好,李克用率軍南下,把河陽打得一團糟??擞帽粨敉撕?,李罕之又來過兩次,地方上破壞得比較劇烈,尤其是靠北的懷州諸縣,幾與白地無異。 這其實不怪他。但沒辦法,運氣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得接受。 他已經被罷免河陽節(jié)度使的職務,舉家入汴州,至于后面做什么,還得去了才知道。 晦氣、倒霉、難受之中又蘊藏著一絲希望,就是趙克裕如今的心情。 車隊出了河內城后,一路向東南,往武陟縣的方向而去,打算在那渡河至河陰,再前往汴州。 車隊行了半日,天稍稍有些擦黑,趙克裕神色焦急,不住催促車夫加快速度,入夜前趕到驛站。天寒地凍的,野外露宿可不好受。 車夫唯唯諾諾,不敢多話,而就在這時,東北方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趙克裕大驚失色。他也是武夫,如何不知道這聲音意味著什么? 一開始比較稀疏,節(jié)奏也有些慢,好像漫無目的。但很快就密集了起來,節(jié)奏也陡然加快,且不斷向他們這邊靠近,這明顯是沖著他們來的啊。 河陽駐軍,本來集中在河內、河陽、盟津這三地,但王屋山戰(zhàn)事陡然激烈起來之后,懷州一帶的駐軍大量西調,支援濟源、軹關、河清等地。 現在的懷州,除了州城之外,可以說空虛無比。若有賊兵南下,基本上只能固守州縣城池,野外全部放棄了。 李罕之這廝,又來打秋風!趙克裕恨恨地罵了一句,抽出鐵撾,道:“環(huán)車為陣,快!賊兵多為騎卒,不利近戰(zhàn),不要慌?!?/br> 車隊里有二百人上下,除了護送的州兵之外,都是趙氏家將,戰(zhàn)斗力不弱。 騎兵的近戰(zhàn)能力,始終是一大硬傷。如果環(huán)車為陣,持強攻勁弩、長槊大刀守御,賊騎看到不好惹,興許就退走了。 懷州兵和趙氏家將很快忙活了起來。女人、小孩齊聲痛哭,聽得趙克裕腦袋生疼。 馬蹄聲漸漸消失了。 趙克裕放眼望去,隨即瞪大了雙眼。 賊騎下馬了,還在披甲,給步弓上弦。不一會兒,有軍官指揮著他們列成了陣勢,前排刀盾手,后面是步槊手,腰間還挎著上好弦的步弓。 這是騎馬步兵! 趙克裕眼前一黑,完蛋! 賊兵足有千人。如果是一千騎兵,未必吃得下他們這兩百步兵,但一千騎馬步兵,還甲胄齊全,沒有幸理了。 對方還在忙活。有人收攏馬匹,有人散出去監(jiān)視,甚至還有人從馱馬上卸下了鼓吹器具,這真他媽是步兵??! “咚咚咚!”戰(zhàn)鼓聲擂起,如同敲在趙克裕的心頭。 一千甲士墻列而進。 “嗚!”第一排刀盾手單膝跪下,第二排、第三排步槊手荷槍向前,半跪于地。后面幾排步槊手將長槊放倒于此,發(fā)起了一輪拋射。 混蛋,還真是步兵打法! 密集的箭雨落在車陣里面,無甲的州兵慘叫連連。 為了防備騎兵,他們環(huán)車為陣,幾乎不成陣型,這還怎么打? 鼓聲再起,對面的甲士很快靠近到了三十步內,再度發(fā)起齊射。 箭矢如狂風一般,肆意收割著人命。 趙克裕肩頭中了一箭,猛然栽倒在地。臨倒地前,他看到對面的弓手已經抓起了長槊,小步快跑沖了過來。 戰(zhàn)技嫻熟,器械精良,士氣高昂,這是經制之軍,完蛋了! “殺!”洶涌的步兵浪潮拍了上來,很快就將這支小小的車隊淹沒。 第020章 河清 齊子嶺之內,邵樹德帶著兒子們撫慰軍士。 從出綏州南下關中討黃巢開始,邵樹德就一直堅持撫恤戰(zhàn)死或傷殘的軍士,其家人一年可領糧賜十二斛,直領十年。 這個制度,很多藩鎮(zhèn)都有,涉及范圍不一、年限不一罷了。 國朝還有很規(guī)范、系統(tǒng)的軍祭制度。有專門的祭祀場所,由重臣、幕府掌書記親筆撰寫祭文,當眾宣讀,獻上祭品,祭祀戰(zhàn)亡的將士。 這個制度北朝就有,一直繼承下來,已經非常成熟。以為唐代軍士死了就拉倒這種看法,是非常錯誤的。 大到朝廷公祭,小到藩鎮(zhèn)、支州祭祀,都很系統(tǒng)。 軍祭、獻俘、凱旋等儀式的細節(jié),甚至被固定在了開元軍禮典制中,一直延續(xù)了下來,直到五代末年。 朔方鎮(zhèn)最早一批領撫恤的,差不多已經滿十年退出了,但他們的人數太少。隨著進軍關中和中原,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和烈度再不是西北、河隴那種小打小鬧,領撫恤的人數激增,如今每年需支付46萬余斛的撫恤糧賜,不是什么小數目了。 為了避免增加財政壓力,邵樹德從去年開始,大量使用蕃兵攻城,然后用土地作為賞賜(撫恤),避免了大筆開支。但衙軍陣歿、傷殘,仍然是領撫恤的,這個少不掉。 “大帥?!绷簼h颙躬身行禮道。 邵樹德見左右無人,責道:“賢婿何如此莽撞耶?作戰(zhàn)先登,固然是奇功,可你需要這些戰(zhàn)功么?” 梁漢颙聞言有些激動,不過還是說道:“大帥,末將不想被人說閑話。” 話意思已經很清楚了,你的女婿不好當,壓力很大,必須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堵上眾人之嘴。 邵樹德無語。 這確實是正理。如今朔方軍還處于初創(chuàng)上升期,沒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軍中一切憑實力說話。梁漢颙升官很快,若沒有切切實實的功勞,確實容易惹人非議。 當年攻洋州,他就受了不輕的傷,這次攻齊子嶺,帶八十勇士先登,證明自己的決心十分堅定,邵樹德也不好打擊他的積極性。 “還是注意點吧?!鄙蹣涞屡牧伺乃募绨?,道:“對你,我有大用?!?/br> 承節(jié)、嗣武二人跟在身后,默默看著。 “吾兒?!鄙蹣涞罗D過頭來,道:“你們也看到了,便是你們姐夫,在軍中也要憑戰(zhàn)功來升遷,為父也不好徇私情。今后若掌軍,你們也要做到這一點。賞罰公平,是最基本的原則。若做不到,則盡失軍心矣。” “兒知道了。”二人一齊應道。 巡視完軍營后,邵樹德父子三人回到關城之中。 親兵端來了簡單的晚餐:粟米飯、羊rou、魚、數種冬菜、干果、奶制品。 吃完之后,杜弘徽再來,繼續(xù)講河陽。 “睿宗時,玉真公主于金仙觀修道?!倍藕牖諒囊粋€小故事入手,娓娓道來。 “帝幸真元、金仙二觀,出玄武門,渡大河,至東章村……敕東濟源縣、南河清縣、西邵源縣、北陽城縣四縣界分巡護金仙、真元二觀?!?/br> 邵源縣,武德二年置,武德四年并入邵伯縣。 顯慶二年,邵伯縣更名為王屋縣,一直延續(xù)至今。 簡單來說,玉真公主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在王屋山修仙。睿宗為了看望女兒,專門出長安跑了過來。在當地設了個驛站(東章驛),并讓附近四個縣劃分一下各自的權責范圍,專門派人巡護這兩座道觀。 河清縣就是其中之一。 “河清縣為巡護道觀,專門開辟險道,直通王屋山。此道通不得大車,但可行人、馬驢。大順二年我軍攻馮霸,銀槍都從此道過?!?/br> ※※※※※※ 河清縣外,大群騎卒縱橫馳騁,殺意昂然。 楊亮親自帶著三百余騎,破陣沖入了敵軍叢中。 馬刀砍得卷刃之后,又從鞘套之中抽出鐵锏,肆意錘殺。 押運糧草的汴軍民夫哭喊連天,紛紛潰逃。 少數汴軍騎卒瘋狂打馬而逃,消失在了遠處,竟然連袍澤都棄之不顧了。 這仗,打得莫名其妙! 好好地運了一批糧草,且在自家腹地安全區(qū)行軍,可誰也沒想到夏賊大隊騎兵突然出現,還無恥地偷襲了他們。 毫無疑問,這是將校們的失誤。 沒有王屋縣作為補給點,騎兵的活動距離確實有限,夠不到他們這邊。即便勉強長途奔襲,后路威脅始終存在著,容易被人伏擊關門打狗。 可王屋縣已經被攻克兩個月了,你還按老辦法、老思維來做事,吃虧就是難免的。 今日之敗,豈無因乎? 楊亮又暢快地沖殺了一陣,將最后一群汴軍夫子圍住,吼道:“棄械跪地者免死。” “棄械跪地者免死!”軍士們齊聲高呼。 可能他們手里的馬刀、短劍、鐵撾太有說服力了,汴軍夫子紛紛扔掉簡陋的長槍,道:“別殺了,我等非汴人,愿降?!?/br> “嗯?不是夫子?那怎生連甲胄都沒有?”楊亮有些吃驚,道:“抓幾個人,分頭拷訊?!?/br> 軍士轟然應命,很快揪起幾個俘虜,單獨詢問。 結果很快出來了。 “將軍,他們自稱乃邵將軍帳下兵將?!庇H兵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