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23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不舍嬌嬌、暗衛(wèi)夫郎陪我爆紅娛樂圈、穿成渣了年代文男主的白月光[七零]、再生氣我就要演你了!、穿成年代文大佬的漂亮meimei [七零]、妖痣、人美為患、重生八零:科研大佬種田報效祖國、七十年代幸福小生活、表演之神[娛樂圈]
馬勒戈壁,奚人也拒絕我,難道西北可汗的名聲太小了,東邊人都不識得? “大帥縱橫河隴,攻伐吐蕃、黨項、回鶻部落無數(shù),威名赫赫。然室韋、奚人愚昧,皆以為幽州兵強,而不識朔方勁兵也。” 邵樹德對白義誠“大帥”的稱呼很滿意,這就是知機的人,以后當可重用。 奚人確實夠傻的! 當初與契丹一起,皆為回鶻役使,難兄難弟兩個。 回鶻汗國轟然倒塌后,契丹人最先反應(yīng)過來。他們遣人至長安,以原先使用的文印都是回鶻文印為由,請求朝廷重新賜予官印。 我原來當回鶻官,用回鶻印,現(xiàn)在我用大唐印,可不就是恭順了么。 朝廷很高興,給契丹酋豪封了一堆官,還賜了“奉國契丹之印”,在事實上提高了契丹人的政治地位,為其利用唐朝影響力提升自己實力發(fā)揮了不小的作用。 當時奚人在做什么? 會昌年間朝廷三路發(fā)兵,大破回鶻,斬首萬人,俘二萬余人。但奚人拒不交出回鶻可汗,還安置被唐軍擊破的回鶻殘部。 大中元年,朝廷派張仲武率幽州軍出擊,大破諸奚,“禽其酋,燒帳落二十萬……獻京師。” 奚人遭受巨大損失后,驅(qū)逐了原本的奚王哲里,重新表示歸順,但內(nèi)部分裂程度日漸加深,與契丹人之間的實力對比開始發(fā)生變化。 懿宗咸通年間,契丹對奚人發(fā)動了長達十四年的戰(zhàn)爭,契丹俘獲奚王“部曲之半”,“奚勢由是衰矣”。 僖宗光啟年間,契丹對奚人的戰(zhàn)爭更加頻繁,室韋諸部也被其打得臣服。契丹獲得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富,崛起勢頭愈發(fā)明顯。 這奚人,簡直腦子有坑! “契丹勢強,奚人勢弱,吾欲保護奚人,然其不愿來會盟。”邵樹德嘆道:“罷了,時機還不成熟。山北奚、黑車子室韋,怕是還得繼續(xù)吃點苦頭,才會幡然醒悟。幽州鎮(zhèn),保護不了他們?!?/br> “大帥可是要回師?”白義誠問道。 他其實有點想看到朔方軍與幽州軍正面碰撞一下的。 幽州人占著蔚州不放,委實可惡。能把燕兵逐走的,要么是河?xùn)|軍,要么是朔方軍。 河?xùn)|他是不想了,與李克用有仇,吐谷渾人也不想被沙陀吞并,最現(xiàn)實的選擇還是投靠朔方軍。 但節(jié)度使赫連鐸還想在幽州與朔方之間左右逢源,白義誠覺得這很危險。 “回師吧?!鄙蹣涞抡f道。 旋鴻池會盟,吐谷渾人是大頭了,剩下只有少量回鶻、韃靼部族。各部交點牛羊財貨貢品,再募一些精兵,差不多就結(jié)束了。 北邊五部,無法一蹴而就,還得耐心慢慢炮制。 第025章 成果 契丹、奚人、室韋、韃靼、回鶻、吐谷渾等部,在晚唐年間,一直是李克用及幽州鎮(zhèn)激烈爭奪的兵源。 邵樹德看著一副手下人臨時繪制的粗糙地圖,暗暗想著。 劉仁恭的“山后八軍”、后唐的“銀鞍契丹直”,就是其中的典型。 陰山、燕山以北的草原上,就如河西走廊、隴右地區(qū)一樣,生活著大量異族。人數(shù)眾多,吃苦耐勞,精于騎射。中原藩帥爭霸,兵力吃緊,時不時就去募兵,成為廝殺場上的炮灰。 現(xiàn)在全大唐用蕃兵最狠的,有三人,就是邵樹德、李克用、李匡威,代表了三大北邊勢力。 成德鎮(zhèn)也有不少蕃兵,以奚人、契丹人為主,這與他們的起源有關(guān),奚人將門世家集團嘛。 奚人出身的節(jié)度使雖然換了,但奚人歸義王李詩、李獻誠父子帶過來的奚人將門貴族集團卻慢慢扎下了根了。漢化之后,仍與草原上有聯(lián)系,馬政辦得也十分出色,李克用想攻成德的話,估計樂子會很大。 “義兄沒法去塞上募兵了,這對他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啊。”邵樹德嘆了口氣。 河?xùn)|的人力資源就那樣,雖然不少,但常年打仗,戰(zhàn)死的士卒就不談了,因為戰(zhàn)爭而導(dǎo)致的經(jīng)濟凋敝,就會讓人口增長成為泡影,甚至會急劇下降。 不能去塞外募兵,義兄靠什么與朱全忠斗? 朱全忠治下的人口,比朔方、隴右、河西、邠寧四鎮(zhèn)蕃漢民眾加起來還要多。他治理地方也還行,張全義的河南府更是發(fā)展得不錯,長此以往,難上加難。 河?xùn)|的氣運,難道就被我一手打斷了?邵樹德有些吃不準。 義兄與韃靼諸部之間存在說不清道不明的關(guān)系,他一定會試圖重新打通草原?;蛘咛岢鼋璧廊ゲ菰急?,那么答應(yīng)還是不答應(yīng)呢? 邵樹德躊躇不定。 看情況再說吧。如果他實在被朱全忠打得太慘,就放一放。 五月初八,邵樹德回到旋鴻池,與諸部酋豪會盟。 因為黑車子室韋、山北奚都沒來,韃靼大部遠遁,回鶻也只來了一部分,主要就只能靠吐谷渾撐場面了。 此時的旋鴻池周圍,共有吐谷渾數(shù)萬眾,都是之前李克用攻來時跑路的,現(xiàn)在陸陸續(xù)續(xù)回來了。大同盆地的草場舍不得放棄,畢竟是當年北魏的都城所在,水草豐美是毫無疑問的。 被朔方軍俘虜?shù)幕佞X、韃靼小部丁口加起來三四萬人,現(xiàn)在成了邵樹德的奴部。 對于自己的第三個奴部,邵樹德沒有虧待,特意給他們挑了一塊地方:鹽池(岱海)、參合陘、參合陂一帶。 此地位于北魏最初的都城盛樂與后來的都城平城之間,皇帝隨時出巡狩獵,一年往返兩次,草場質(zhì)量沒得說。鹽池內(nèi)還有魚,附近有森林,淡水湖泊亦有,還有河流水系穿過,漁獵、種植、放牧皆可,養(yǎng)他們這些人不是問題。 這塊地,處于振武軍與大同軍之間的模糊地帶,邵樹德將他占下后,以后不模糊了:朔方軍的! 而治下部落越來越多,邵樹德也覺得需要把一些制度粗粗建立起來了。 之前理蕃院及軍府幕僚已經(jīng)討論過,邵樹德也給出了自己的方案,他覺得差不多到了實施的時候了,于是他找來了陳誠、趙光逢二人。 陳、趙二人仔細看著盧嗣業(yè)潤色形成的草案。 大體上就是重拾已經(jīng)名存實亡的鎮(zhèn)北都護府的名頭,實際管理蕃部。 鎮(zhèn)北都護本來就是振武軍節(jié)度使的諸多頭銜之一,現(xiàn)在則落到了朔方節(jié)度使邵樹德的頭上。 其實他本來想設(shè)立一個叫北衙的機構(gòu),并設(shè)樞密使一員,但不敢。 機構(gòu)、官職的名字與長安那幫太監(jiān)們的老巢一模一樣,你這是想稱帝? 鎮(zhèn)北都護自然由邵樹德親任。都護府內(nèi)暫設(shè)親軍司、部落司、統(tǒng)軍司三大機構(gòu)。 親軍司管理邵樹德的三個直屬部落,即青海的拓跋部、涼州的六谷部(邵家部)以及即將成立的鹽池部。 三部各出勇士五百至靈州,組建親軍,由親軍司統(tǒng)一安排訓(xùn)練、駐防。 這三部,算是邵樹德的私人財產(chǎn)。為此,他都打算把拓跋部再從青海遷回來了,實在太遠,不方便刷臉積累威望。 邵樹德死后,這三部由嫡長子繼承。 部落司管理各蕃部的民政事務(wù),包括馬政、貢賦、丁役等等。 統(tǒng)軍司負責部族軍的監(jiān)督、管理、征調(diào)與統(tǒng)帥。比如往各部落派監(jiān)軍,對部落丁壯的訓(xùn)練提出大方向建議,征兵調(diào)兵等等。 三司之下,就是最基層的部落了,原則上處于自治狀態(tài),有都督、巡檢使、部落使三種職務(wù)。 人口三萬以上的部落設(shè)都督一職,三萬以下的設(shè)巡檢使、部落使,巡檢使為邊地職務(wù),部落使為內(nèi)地職務(wù),此皆為各部頭人兼職。 都護府內(nèi)各級官員,可以由蕃人擔任,亦可與朔方幕府之間交流任職,打破蕃漢藩籬。但前提是會寫字,會說官話,且有一定的政務(wù)處理能力。 從今往后,幕府只管編戶之民,都護府只管蕃部。一鎮(zhèn)兩制,并行不悖,且互相之間可以有一定限度的官員交流。 說白了,就是給蕃人在體制內(nèi)出頭的機會。 之前已經(jīng)有蕃將立下功勛,在衙軍內(nèi)任職了,現(xiàn)在要從制度上固定下來。 在都護府體制內(nèi)管部落管得好的,也可以去當漢人的刺史。漢地刺史,亦可到都護府內(nèi)任職,體驗一把如何管理草原部落。 “大帥,此都護府非彼都護府。”趙光逢看完后就說道。 純粹是掛羊頭賣狗rou嘛。這完全就是給蕃人提供體制內(nèi)的升遷機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大帥,都護府設(shè)立后,編戶齊民還如何展開?”陳誠問道。 “適宜農(nóng)耕之地,慢慢減少部落使的數(shù)量?!鄙蹣涞抡f道。 陳誠了然,這是對人口三萬以下的部落下手,慢慢蠶食。大部落、邊境部落就不管他,幾個歷史遺留問題,如六大巡檢使、橫山兩姻親部落,估計短期內(nèi)也不會動手。 其實邵樹德想得更多。 出征打仗,表現(xiàn)好的部落,可以賞賜財貨。表現(xiàn)差的,就罰沒丁口。 他已經(jīng)打算整修勝州理所榆林縣的榆林宮,此為隋煬帝所置。以后罰沒的丁口,就統(tǒng)一安置到榆林宮附近,作為他的直屬部落。 嚴格來說,這已經(jīng)逾制了。 行宮,那是皇帝才有的。邵樹德有什么資格據(jù)有行宮?只不過實在沒人管罷了。 最高統(tǒng)治者擁有私人部落,那可真是太重要了。 國家承平以后,肯定大興文官政治,那么如何保證皇帝不被文官系統(tǒng)cao控,大權(quán)旁落呢? 首先得保證安全,不能不明不白死去,比如被宮女勒死,失足落水,吃藥吃飯暴斃等等。 那你就得有自己人,還是得不被文官控制的自己人,由皇室自己管理的直屬部落就比較合適。不然的話,連“錦衣衛(wèi)”都指揮不動的皇帝,想干點事都不行,豈不憋屈? “此制先選官運行起來,再慢慢完善。以后諸司肯定要增加的,某就想加個宮帳司。想要一勞永逸解決草原問題,光靠打殺肯定不行?!鄙蹣涞抡f道。 陳誠、趙光逢二人都有些皺眉,但也沒有太多抵觸心理。 國朝的蕃官、蕃將,實在太多了。朝廷也沒怎么歧視他們,只要有功勞,就可升官。正常納貢、出丁的,也是大唐子民,風氣之開放,確實令人驚異。 五月初十,邵樹德下令整修榆林宮。會盟諸部各出一些丁口,湊三千戶,統(tǒng)一遷移到勝州榆林宮附近放牧,由即將成立的宮帳司管理日常民政事務(wù),軍事則由親軍司負責。 各部頭人有些不愿,但這其實就相當于募兵,不從也得從。 對邵樹德在吐谷渾諸部中增強了影響力這件事,赫連鐸憂心忡忡,但白義誠倒沒什么,反倒私下里勸赫連鐸看開點:李克用再攻來,誰來救?朔州還是朔方軍幫忙收復(fù)的呢。 五月十二,大軍依次啟程。 此番出征,繳獲牛羊馬駝四十余萬,會盟諸部又進獻了二十余萬,總計約七十萬頭,折合成羊,大概一百六十萬羊單位。給十三萬大軍發(fā)賞,馬馬虎虎。 最大的成果是增強了在云州的影響力。 白義誠暗中輸誠,赫連鐸在幽州與朔方之間搖擺,但實際上傾向于朔方多一些。沒辦法,邵大帥兵多,太嚇人了。 ※※※※※※ 行至金河縣之時,聽望司傳來急報:圣人駕崩。 “把李杭找來?!鄙蹣涞碌谝粫r間下令。 李杭之前從晉陽返回了旋鴻池,一直在邵樹德身邊聽令,因此立刻策馬趕到了車駕旁邊。 “李別駕,京中傳來消息,圣人駕崩,北司諸中官立壽王為皇太弟,行監(jiān)國事?!鄙蹣涞抡f道:“這會,新君登基大典可能已經(jīng)籌辦得差不多了。你立刻去一趟長安,找宰相張濬和十軍容使西門重遂,打探一下情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