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2開始的趕山生涯 第495節(jié)
另外,獵鷹人必須時時刻刻架著它,可以增加感情,讓彼此盡快熟悉起來。還說晚上的時候,最好放到臥室里去?!?/br> 沒有窩的海東青,必須得學會站在樹枝上睡覺。 “知道了……”呂律微微點了點頭。 “你剛睡醒,肚子餓了吧,我去給你弄點吃的……你趕緊多穿點啊”陳秀玉說著下了炕,跑臥室里給呂律取來蘇恩,幫忙給他穿上,然后就準備去廚房做飯。 “不要弄了,我擔心養(yǎng)殖場的大雁和林蛙,我得過去看一下!” 他不敢大意,當即出了門,吹口哨喚來追風,翻身騎上后,都準備走了,想了想,又將馴鷹手套戴上,將拴著海東青腳腕的筋繩綁在自己手腕上,架上海東青,騎著往養(yǎng)殖場跑了一趟。 隨著追風的狂奔,架在手臂上的海東青被迎面的寒風吹得羽毛翻動,搖來晃去,一雙白玉爪,死死地抓著呂律手臂上戴著的馴鷹手套上。 隔著衣服,都能感受到海東青強有力的抓握,呂律相信,若是沒有這特意加厚的狍皮制作的馴鷹手套,就以海東青的力道,一雙利爪怕是早已經穿透衣服,傷及手臂了。 能在馬匹奔行中站穩(wěn),這也是對海東青的一種訓練。 一路狂奔,到了養(yǎng)殖場對面山坡上的時候,他看到養(yǎng)殖場方向有數道火煙飄升,呂律心頭不由微微松了口氣。 這是只有大雁養(yǎng)殖場的地火龍被點燃才會有的情況。 果然,等他趕到大雁養(yǎng)殖場的時候,看到里面所有的大雁都被趕進養(yǎng)殖場的棚舍中。 雷蒙正領著林玉娟、周方敬和大鼻涕,給地火龍的灶頭添加煤炭,以增加棚舍里的溫度。 看著呂律匆忙趕來的樣子,雷蒙立馬就知道呂律是為啥而來了,他迎了上去,笑道:“記著你交代的事兒呢,發(fā)現(xiàn)天氣不對,就把大雁趕進了棚舍關著,地火龍也點上了,我還在里面掛了一個溫度計,保持在十五六度的樣子?!?/br> “弄了就好啊,這邊天氣太冷了,溫度不夠,大雁容易被凍死,往后的日子,得把握好這溫度。當然,白天天氣好的話,該趕出去放還是得放?!?/br> 這個冬天,主要就是招呼這些大雁了。 至于鹿場的那些梅花鹿,早已經習慣了早出晚歸。 接下來,還得把蜂場蜂箱保溫的事情給處理一下,這事兒倒是不急,讓它們先冷一段時間適應一下,更低的溫度還在后邊呢。 至于林蛙養(yǎng)殖場,現(xiàn)在水面還未冰封,事情倒也沒多少,只要保證水活動起來,供氧充足就行。已經打了水井蓄水,到時候用柴油機抽水就能解決。 兩人隨后一起去了林蛙養(yǎng)殖場,看到山上還有林蛙不斷地下山,然后蹦入越冬池中。 如同預料的一樣,最開始用來孵化林蛙卵的那個池子,是林蛙匯集得最多的。 這讓呂律都覺得,這玩意兒,是不是真的認路,在那兒出生的,就回到那兒。 那池子里的林蛙密密麻麻的,層層疊疊。 “明天,得抓緊時間將這些林蛙用撈網打撈出來,分送到別的池子里邊,不然,密度太大了,林蛙最容易死?!?/br> 看著這些林蛙,呂律心里多少還有些高興。一年防護下來,動物侵害的工作做得好,這也讓林蛙大部分得以活著回來。 到了后年,這些林蛙也將變成錢。 回捕率關系著林蛙賺不賺錢的問題,但看現(xiàn)在這樣,防護好了,到時候收獲會很不錯。 “我明天就著手開始進行這事兒?!崩酌牲c頭說道。 “還有,把雄性林蛙也剔除一部分,隨著林蛙長大,山里的蟲子可不夠吃,得減輕些壓力,也能讓雌性林蛙能長得更大些!” 呂律打算在撈的時候,也順便把這事兒處理一下。 雷蒙卻是犯難了:“這雌雄咋分辨???” 呂律笑道:“簡單,這些都是同齡的林蛙,大小上,母的比公的大;第二種就是看婚墊,雄性林蛙前掌大指處有一個灰黑色的大疙瘩,左右各一個,這就是婚墊,母的林蛙沒有;看肚皮,公蛙的肚皮一般為灰白色帶灰斑,母林蛙為紅黃色,少有斑點。再有就是看前肢,前肢細長的為母蛙,前肢短粗的為公蛙!” 需要抱緊母蛙,公蛙的前肢都不得不短粗有力啊! “等等……你再給我說一遍,一下子記不住??!” 雷蒙聽著呂律一連就說了幾個區(qū)分法子,一聽卻是完全混淆了,有些發(fā)懵。 接觸得不多,一下子要讓雷蒙等人清楚地弄懂這些細節(jié),還得需要不斷地熟悉。 呂律不由笑道:“我明天早上會早早過來,跟大伙都好好說說……對了蒙哥,你啥時候準備蓋房子?。 ?/br> “聽說老四也打算蓋,等他結束我就蓋,這個冬天沒啥事兒的時候,我也去砍點木料備著?!崩酌珊唵握f了自己的打算。 呂律微微點了點頭:“蒙哥,把你叫過來,委屈你了!” “這話說的,你們出去抬次棒槌就給我送來一萬塊錢,可以說啥都有了,這能叫虧待,換我到別的地兒,怕是一輩子都難攢到那么多錢……兄弟,哥謝謝你對我的照顧!”雷蒙說著伸手拍了拍呂律的肩膀:“這后半輩子,鐵了心跟著你折騰,你指東,絕不往西?!?/br> “這可不行,我還指著你幫我管好農場呢,咋能完全聽我的,大伙多商量,誰對聽誰的,再說了,你可是大哥。” 呂律沖他笑了笑:“行了,我就是過來看看,擔心那些大雁……既然沒事兒,我就回去了!” 兩人說笑著往值守的屋子走,看到林玉龍背著半自動從山上巡守回來。 呂律笑著跟他打了招呼,問他干得習不習慣,有沒有啥需要,簡單地聊了一會兒后,這才騎著追風回家。 回到草甸子,呂律進屋,將跟著來回跑了一趟的海東青放置在木墩樹枝上站著,休息了一會兒,這才拿了三四條小rou條,架著海東青到屋外。 趙團青給的這根筋線編成的細繩是捆成一捆的,解開后有十多米長,呂律將筋繩解開后,就在院子里對海東青進行拋rou接食的訓練。 一小根rou條在海東青面前晃了晃,然后拋起來。 接連試了五次,海東青一點反應都沒有,只是偏著腦袋,隨著呂律的動作轉動。 “這根本就沒學會嘛!” 呂律不甘心地又拋了一次,沒想到,就在這一次,海東青猛地躥躍而起,將rou條凌空接住,直接吞進肚子里。 像是引起了一些記憶一般,接下來幾根rou條的拋動,也就是兩三次嘗試,就成功接住。這也讓呂律一下子充滿了信心。 雪沒下多少就停住了,只是往后幾天的天氣一直陰霾。 呂律叫上張韶峰等人,一起穿了水叉褲,到林蛙養(yǎng)殖場指導了幾天林蛙分池和雌雄分辨的事情,還特意又圍了一個池子,專門用來裝那些挑揀出來的公蛙。 這些剛從山上下來,肚子里的蟲子得等他們消化一段時間,排干凈了才能拿來吃,可不能浪費了,專門都要去捉的美味啊。 當然了,呂律也沒落下對海東青的訓練,每天也進林子里打兩只小動物,弄點腦汁強行掰開嘴喂一下。 經過幾天下來,這只海東青已經能很漂亮地完成空中接物的訓練,呂律也在不斷地加大拋rou的距離。 而接下來,也進入了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跑繩。 所謂跑繩,就是將rou放在手臂上,在海東青十米以外的地方呼喚海東青,讓它按照指令,沿著連接鷹爪的細繩,飛回來啄食。 熟悉跑繩訓練的海東青,基本就可以學會聽從主人的召喚了,到了野外,就即使追逐獵物飛到遠處,海東青也能在聽到主人召喚后飛回主人身邊。 為此,呂律不得不特意又餓了它兩天。 只有餓極了,它才會深刻地記住:飛回來就有吃的。 這樣,在解開繩索后,才不會在接下來的放鷹訓練和捕獵過程中,來個一去不返。 結果,餓了兩天后,效果變得很好。 呂律在開始進行跑繩訓練的第一天,努力一整天,在呂律呼喚它的時候,第一次飛回呂律手臂,啄食了他手中拿著的一根小rou條,事情開始順暢起來。 而這聲呼喚,也是呂律給它取的名字:白玉。 第591章 銷路通暢 連續(xù)陰了幾天的天氣,最終沒有再下雪,反而晴了。 白玉很聰明,現(xiàn)在已經只要聽到呼喚它的名字,就立馬沿著拴著它的細線,飛回呂律輕抬的手臂上,然后得到小小的一根rou條。 趙團青過來看過,說是差不多了,可以勒腰了。 他也沒想到,這只海東青在呂律手底下,這么輕易就能被馴服。 還是年輕了,沒有那么強烈的野性。 所謂勒腰,就是弄個小麻線團子,用瘦rou包裹著,然后讓海東青給吞下。 麻線團子入了海東青肚子,無法消化,便不得不將線團吐出來。 跟刮油刀似的,能讓海東青變得饑腸刮肚,但身上的肌rou卻隨之變得強勁起來,這樣才能輕裝上陣,飛上九霄。 好在,海東青本來也有吃了不消化的骨頭、羽毛之類的東西,能吐出來的習慣,倒也不算是特別折磨。 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人身上。 呂律上輩子就曾認識蹲過班房的人,據那人所說,他就曾經遭遇過類似的對待。 被同班房的犯人逼著吞下棉線團,棉線的末端就綁在牙齒上,過了兩三個小時后,棉線都在腸胃里展開,甚至有部分進入腸道了,在這時候,被人解開牙齒上的棉線,又生生從嘴巴里拖拽出來。 敢把棉線吞了,面臨的就是一頓暴揍。 而棉線被從腸肚中拖拉出來,那種滋味可想而知,惡心而且殘忍! 但用在海東青身上,倒是挺合適。 呂律當即切來一塊薄薄的跳貓子rou片,找了根麻線包裹其中,然后隨手往遠處一拋,蹲在自己手臂上的海東青,立刻振翅飛起,在rou團未落地之前就一口將它接住,然后吞咽下去。 這個過程是熬鷹過后最先進行訓練的,其實有一個名字,叫過拳,這是配合主人手臂動作進行的訓練,指哪飛哪,也是指令的訓練。 rou片包裹的麻線得過一段時間才會吐出來,這個階段得經歷數次,得花上幾天的功夫。 呂律也就簡單地領著海東青做了一些之前做過的訓練后,送回屋子里休息,然后將一直藏在樓板箱子里的四個罐子拿出來,檢查了里面用華陰細辛和炒米輔助保存的棒槌,發(fā)現(xiàn)保存得很好,沒有發(fā)生任何霉變,就又重新封存起來。 也就在今天,聶景國專門過來了一趟,通知說該去交糧了。 留著聶景國在家里吃了中午飯,呂律見天氣很好,立刻去招呼梁康波、趙永柯等人,一起去了農場田地的倉房,挑著好的苞米裝袋裝車,然后送往糧食收購站。 女人負責裝袋,男人負責搬運裝車。 家庭農場的交糧是提前進行的,倒也不用跟其他交公糧的農戶去擁擠。 一下午忙碌,交完公糧,一幫子人看著糧倉里剩下的一大半糧食,都顯得很興奮。 很干脆地,呂律第二天繼續(xù)組織人手,將糧倉的糧食留下一部分用于飼喂大雁、梅花鹿等養(yǎng)殖動物,其它的全都用汽車一趟趟地送往糧食收購站。 也順便將參加農場新建的幾戶人家,把公糧給交了。 留著養(yǎng)殖用的糧食,也全都稱重折算。 兩千畝苞米,最終換算下來,凈賺兩萬三千塊錢。 鹿場收支公示牌上,又濃墨重彩地添上一筆。 加上之前蜂蜜出售所得的近三萬塊錢,共計五萬多塊。零頭就足以支付工錢和開銷了。 呂律當初承諾過,會拿出十分之一給周翠芬、王大龍、周方敬三家最先進行分紅,這一算,單是這兩樣,就頂得上他們三家人多有了至少兩年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