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方必行不愧為南朝重臣。 除了齊朔所求之尉陵,還為中都帶來了另一份豐厚的大禮。 他投北一月后,便有曾經(jīng)的朋儕,暗地里,陸陸續(xù)續(xù)向北方示好。 韶聲的母家,柳家,赫然在列。 在齊朔先前的盛邀之下,柳家舍了柳舉一支,但仍堅持著多頭下注的原則,余人與柳舉斷義,繼續(xù)忠于南朝。 而方必行倒戈后,他們終于將所有的籌碼,全壓在了北地。 這與齊朔幾年前的判斷重合。 千金買骨,以柳家邀來南黨之首方必行,方必行之后,必會有源源不斷的南黨文人效仿。 南朝文人治國,有他們里應(yīng)外合,他所求之事,便在不遠(yuǎn)處了。 方必行連送兩件大禮,自然心里也有想取的報酬。 這頭一樣報酬,與他所送之重禮相比,卻顯得有些不相稱。 ——是將軍夫人柳韶聲。 ——全因她為慶將軍得尉陵,而舉辦的那場賞寶之集,給方必行帶來了十分的警惕。 他才來北地,絲毫不清楚情況,就被架著卷入了一場鴻門宴。 無論這位夫人是主動為將軍分憂,還是照著將軍的話去做,能辦出這樣的宴會,在列席夫人們的遮掩下,打探消息,抓人把柄,已經(jīng)算是摸不準(zhǔn)的變數(shù)了。 她雖為柳家女,但還是要不得。 用于同元應(yīng)時聯(lián)姻的女子,須更加柔和中正。 丈夫的需求讓方夫人急得發(fā)愁。 她當(dāng)著方必行的面,就抱怨起來:“你想找一位適齡女子同元將軍聯(lián)姻?方老爺,你一把年紀(jì),再大些,都快能做將軍的爺爺了。家中嫡出的女兒嫁人,都是早多少年前的老黃歷了。至于孫女,那年紀(jì)還有的長。我到哪里給你再變出個待嫁的黃花大閨女?” 方必行知道老妻的難處,斂目沉思。 “可惜那位梅家的姑娘。我們走得太急,沒能帶她入北地?!彼胧菄@悔,半是惋惜。 方夫人聽他這樣說,語氣不自覺地帶上了些刺:“呵,梅家的姑娘都嫁得,我方家的庶女甚至旁支,豈不是也嫁得?那人選可就海了!我原還以為,老爺要選位與將軍身份相稱的姑娘呢。還是說,老爺鐵樹開花,可惜沒親納了梅姑娘,反倒讓她自己跑了?” “不要胡攪蠻纏!”方必行沉下臉。 當(dāng)時,他將梅允慈從祿城帶出來時,并未費多少力氣。 那位梅叁姑娘,聽他派去之人提到齊朔,不用多勸,只是提到:“梅小姐,梅二公子正于中都與元賊議和,你也知道,元賊本是齊逆之子,與梅家有故。而如今北地兩位使臣,周大人見信于皇上,梅二公子恐力有不逮,我們閣老已前往相助。梅小姐與梅二公子親厚,不知可愿同行?” 立刻沖動應(yīng):“好,我隨方老一道!齊公子定有苦衷,不然以他之風(fēng)骨,何至于此!我去,也能幫著兄長勸勸!” 她是個閨閣女兒,朝廷又封鎖了方必行通敵的消息,哪知道此事的種種門道。 方必行的人說什么,她就信什么,當(dāng)真在方必行的安排下,背著家里,私離祿城。 直到出了城后,被徹底控制住,才知受了騙。 知道受了騙也無濟(jì)于事。 她能做什么?左不過自盡明志,還敢逃跑不成?逃跑的下場,便是無人追趕,兵荒馬亂之中,早晚要淪為乞討賣笑之流。她從祿城一路坐著馬車向北,應(yīng)當(dāng)見慣了。 方必行胸有成竹。 梅允慈也如他所想,一直很乖順,沒有任何逆反的跡象。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經(jīng)驗。 讓方必行漸漸放松了對梅允慈的看管。 直到方必行接到線報,說祿城又調(diào)了一批新軍,甚至下了格殺的追擊令。 當(dāng)時方家諸人正商議對策,無暇顧及梅允慈。 竟讓她趁著此機(jī)會,徹底逃之夭夭! 雖遺失了梅允慈這一籌碼,方必行還是兌現(xiàn)了對齊朔承諾的尉陵。 但不慎放跑了人,此事仍一直壓在他心底,使他不太舒服。 只能自我安慰:戰(zhàn)亂之中,梅允慈區(qū)區(qū)一弱女子,能逃到哪里?怕是早早喪生在無眼刀劍之下了。 如今方夫人以這種半開玩笑,半認(rèn)真的方式提起,有種非要他將這樁深埋心底,不愿提起的失誤挖出來,攤開任人嘲笑之勢。 羞惱之間,若非用良好的修養(yǎng)強(qiáng)壓,又考慮到老妻的結(jié)發(fā)之誼,他早該將人斥罵得狗血淋頭了! 方夫人感受到了丈夫的不快,連忙點到為止,下拜道:“妾身失言,請老爺恕罪?!?/br> “罷了,你去跟柳舉的夫人套套口風(fēng),看他家的女兒是否愿意。愿意便可用?!狈奖匦袛[擺手,言盡于此。 他本想解釋一番,說如今他們剛來北地,還未站穩(wěn)腳跟,萬不可得罪元應(yīng)時。若當(dāng)真拿方家庶出旁支出來,不說聯(lián)姻,便是獻(xiàn)女,都不夠敬重。 至于梅家柳家的女兒,皆生于赫赫有名的清流大儒之家,這兩家又早現(xiàn)沒落之相,除了名頭,剩下的東西,早晚消亡,只能攀于方家,受方家控制。 他也不擔(dān)心梅柳生二心。 難不成都像梅敬宜那個二愣子,只知愚昧忠君?家族傳承不要了?祖訓(xùn)祖地也不要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如今元應(yīng)時勢大,早早棄暗投明,早早占好未來新朝的位置,百年簪纓,詩書傳家,方能傳得下去。 且他們的女兒和元應(yīng)時聯(lián)姻,便是將他們推到臺前,被眾人的眼睛盯著。 便是烈火烹油,也燒不到他們后面的方家。 可方必行既然受了氣,便什么都不愿同夫人多說,心里還要多罵一句:婦人淺見,少知少錯,不知不錯! 再說到私逃的梅允慈。 雖方必行咒她早死,但她卻死里逃生。命大地活了下來。 她對朝堂局勢一無所知。 知道的唯有方必行對她露出真面目時,大略提到的一些東西。 譬如他說:“梅叁姑娘,你不是很想念齊公子嗎?你的齊公子心里也念著你,故而托我將你帶去中都完婚。”對著她,裝也不裝,直接按著北地的習(xí)慣,稱呼中都。 見梅允慈不上當(dāng),他又說:“梅叁姑娘,方某只不過請你幫這個小忙。須知,嫁給元應(yīng)時,便是北地主人的正經(jīng)夫人,日后有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你幫了方某,方某何嘗不是在幫你?” 最后竟至于變臉,撂下狠話,再不勸誘:“無知小兒!你以為如何算議和?不過是皇帝求元應(yīng)時放自己一條生路。你兄長為使節(jié),不定受了多少屈辱!如今你隨我棄暗投明,尚能保你兄長一命,到日后祿城破,跌落污泥時,可別后悔!” 從這些話里,梅允慈終于隱隱約約地知曉,方必行此行是去投敵。 如今的元應(yīng)時,已不是當(dāng)年的齊朔。她的兄長以使節(jié)身份前往北地,非是招安,而是求饒。他背負(fù)朝廷使命,尚且無能為力,她不過是當(dāng)年仰慕他的女子之一,又如何能動搖? 她脾氣素來火爆,既知從前事已無法挽回。便撐著十足的高貴氣勢,與方必行對罵:“呸!無恥老賊,你自己晚節(jié)不保,便花言巧語,顛倒是非。我梅家子孫自有風(fēng)骨,決不做通敵叛國的無膽鼠輩!” “自有風(fēng)骨?哈哈哈哈哈!我原以為,只有我那好學(xué)生,你那好兄長梅子持,才會抱著如此愚蠢的幻想,沒想到梅家還有一位!”方必行像是聽到了什么荒謬的笑話,哈哈大笑起來。 梅允慈從此,便不再說話了。 正是她從這時開始的安靜,使方必行認(rèn)為她已經(jīng)接受了自己的命運,變得溫順了起來。 最終大意放跑了她。 逃離后,梅允慈記下了方必行所處的地方,懷揣著這個秘密,一路跌跌撞撞,躲躲藏藏地向北方走。 她想,她的兄長正在北地,她要找到他,告訴他這件事,讓他調(diào)兵追上方家諸人,為朝廷鏟除叛徒! 其中吃過的苦,自然是難以盡言。 可她哪里能知道,朝廷早就知道了方必行的不臣之心。 只是消息封鎖,她這樣的深閨女兒,如何得知? 甚至還帶累了她的兄長,解下尉陵城中的一切職務(wù),押解進(jìn)京待審。 她哪里能找到他! 不幸中的萬幸,她雖沒機(jī)會找到兄長,但輾轉(zhuǎn)一月之后,終于碰上了周靜的軍隊。 確切地說,是帶著親衛(wèi),輕騎出城的柳鏡池。 柳鏡池是韶聲兄長。雖在家時,他專心讀書,與韶聲并不多交集,但對于梅允慈,這位算得上是親妹韶聲唯一朋友的梅叁姑娘,還是有些印象。 年節(jié)走動時,他們有過幾面之緣,他便記住了她的樣貌。 梅允慈長得也漂亮。 她與一身軟rou的韶聲不同,反倒是與堂妹韶言一般的,纖弱的清雅美人。 雖然身上破破爛爛的荊釵布裙堪可蔽體,露出的皮膚上滿是臟臟黑黑的污漬。 多日未洗的頭發(fā)板結(jié)成綹,稍稍一扯,就會變成炸開的一團(tuán),里面藏滿了風(fēng)沙、泥土和灰塵。 柳鏡池還是一眼認(rèn)出了她。 “梅叁姑娘?”他翻身下馬,對她說。 當(dāng)時,她不眠不休地趕路,實在是太累了,正毫無形象地坐在路邊歇一歇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