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辯論賽
書迷正在閱讀:【明日方舟 主gb】關(guān)于羅德島的熱情慰問、弱攻攻控集、一個炮灰的守則、DS之天命[BDSM]、黑燈(雙性)、綠茶炮灰在線自救[np,總攻]、暗霧、啟明星、每天晚上都有人爬我的床、總裁依賴
“好都靜一靜,我有個事要宣布”,返校后,劉成踩著晚讀下課的點進了教室,“這周咱們學(xué)校要舉辦辯論賽,大家有沒有推薦的人選”。 上次藝術(shù)周和運動會的,他還想故作神秘,結(jié)果直接被學(xué)生們集體戳穿了,干脆這次也不賣關(guān)子了。 “老師,我替我哥報個名~”,陸飛星舉起了手說道,然后還調(diào)皮的沖江始吐了個舌頭。 “一起!一起!一起!”,班里的CP粉們這一周來已經(jīng)嗑上頭了,離遠了聽還以為是“在一起”。 看著劉老師期盼的目光,陸飛星只能無奈的點了點頭。 身為校草就要有校草的自覺,賣身又賣藝,好好當一個拉票工具人,還能造福大眾,兩全其美。 剩下的人選,秉著平等的原則,劉成又挑了兩名女生,語文課代表王麗,與團支書徐瑩瑩,6班天團,就這么組成了。 “咱們是不是應(yīng)該分下辯論位置”,第二天中午,幾個人集結(jié)在了自習(xí)室里進行討論。 “我可以當一辯,開場時把氛圍和氣勢打開?,摤撟龆q,承上啟下,陸飛星我覺得可以做三辯,思維比較活躍,語言反應(yīng)能力比較強。江始你可以做四辯,加以升華”,王麗建議道。 陸飛星戳了戳江始,“哥,語言反應(yīng)能力比較強是什么意思?” 江始樂了一下,“你是說你嘴欠”。 “。。?!?/br> 銀河戰(zhàn)艦是成了,接下來就是準備辯題。他們抽到的辯題是一個舊壺裝新酒,電車難題·改——你是一個扳道工,電車即將撞死一個人,備用軌道上,是地球上最后100只大熊貓,你可以選擇扳下軌道,撞死這100只大熊貓,但從此以后,這種動物就會徹底滅絕,你會怎么做? 6班抽到的是正方:扳下軌道。 “不是,這問題還需要辯?”,江始微微一笑,“放心,贏定了”。 第一場比賽是對高二2班,在階梯教室舉行,座無虛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來看比賽的,有多少人是來看校草的。 意料之中的,2班將主題從價值判斷上引開了——究竟是一個人更寶貴,還是最后100只大熊貓更寶貴,這個問題可以吵很久——他們將主題引入了主動選擇這一方面,簡單來說,如果沒有扳下軌道,這個人并不是你害死的,他被撞死,是因為他走上了鐵軌,而如果扳下軌道,就等于你主動實行了行為,這100只大熊貓,就是由你害死的,你需要為殺害瀕危動物負責。 當然,就像江始賽前說的,這個問題確實不怎么需要辯,因為這個辯題有些問題,他緩緩站起來作結(jié)辯總結(jié),“第21條規(guī)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權(quán)利免受正在發(fā)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quán)益的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顯然,在這個情況中,為了挽救他人生命,而犧牲100只大熊貓,動物的生命權(quán)益低于人的生命權(quán)益,構(gòu)成緊急避險,不負刑事責任”。 江始說完,掃了一眼2班,對方表情還算正常,笑了一下,又繼續(xù)說道,“至于對方辯友所提出的實行行為,請注意,在我國刑法中,并非只有作為可以構(gòu)成犯罪,應(yīng)作為而不作為同樣可以構(gòu)成犯罪。對于扳道工而言,確保電車正常運行,保護人身財產(chǎn)安全是他的義務(wù),在明知電車會將人撞死的情況下不扳道,沒有盡到應(yīng)盡的義務(wù),在主觀心態(tài)上是放任,客觀上發(fā)生了危害,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gòu)成要件,屬于不作為的間接故意。一個不構(gòu)成犯罪,一個構(gòu)成犯罪,我想,答案已經(jīng)很明顯了”。 我給你談道德,你給我講刑法? 6班毫無疑問的贏下了這一場,宣布結(jié)果時2班似乎還不太服氣,“照你這么說,在原始版本的電車難題中,不扳下軌道,不也是犯罪了嗎?” “并非如此。首先,在原版中是一位普通人,普通人并不具備救助義務(wù),冷眼旁觀也只能定性為意外事件;另外,即使在原版中也是扳道工,因為另一條軌道上也是人類,這屬于不可抗力,發(fā)生了責任阻卻,同樣不構(gòu)成犯罪”。 下一場對上了9班,辯題總算從法律與道德上扯開了,變成了美學(xué)——美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并且這次,他們成為了反方,美是客觀的。 但問題不大,他們使用了混淆概念的方法,拋出了“美是客觀的,但對美的感受能力是主觀的”的觀點。 “就像優(yōu)美的唐詩一樣,我們讀它,會感受到美,但不懂漢字的外國人,就無法感受到它的美。而這并不說明這首詩的美不是客觀存在的,只能說明這位外國人缺少了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漢語能力,因此無法感受到它的美。當這篇古詩被翻譯成英文后,這位外國人就擁有了感受美的能力,就可以感受到其中客觀存在的美了”。 成功的將高二9班的四位同學(xué)帶到了驚天大坑里,再難翻身。 在1/3的幾率下,6班輪空,就這么闖進了決賽,對陣1班。決賽在大禮堂舉行,不僅有高二的同學(xué),還混入了其他年級的學(xué)生——大概有一半是來看校草的,有女也有男。 比如...... “學(xué)長,加油!我在下面支持你!”,高珵給陸飛星發(fā)去了消息。 “謝謝~”,陸飛星抓緊時間回了一句,就放回了口袋里。 這次的辯題是,苦學(xué)好還是樂學(xué)好? 6班:樂學(xué)好。 這倒也不難,1班無非就是什么“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什么“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而6班可以從現(xiàn)代教育科學(xué)的角度入手,通過論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xué)習(xí)應(yīng)該是一種享受”,寓教于樂等觀點,來支持樂學(xué)。 “小飛,咱們換一下”,上場前,江始對他說,“我準備了一個......不太道德的大殺器”。 “什么大殺器?” “暫時保密,看用不用的到吧”,江始說。 1班不愧為沖進了決賽的班級,思路邏輯都比較清晰,一開始,雙方都引用了宋濂的,1班先表示了苦的重要性,緊接著被6班用“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反駁了回去,表示雖然條件艱苦,但宋濂學(xué)習(xí)時還是快樂的,應(yīng)該屬于樂學(xué)。 但1班顯然是有備而來,話鋒一轉(zhuǎn),表示“苦學(xué)”中的苦,并非指代物質(zhì)條件上的艱苦,困苦,而是指代勤奮刻苦。 “我cao,掉坑里了......”,陸飛星已經(jīng)急出了一頭汗,“哥,你的大殺器是什么啊,再不用就來不及了”。 “嗯”,江始微微一笑,等到他提問的時候,十分禮貌的站了起來,“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支持樂學(xué),我本人也一直采用樂學(xué),受益匪淺。請問貴方辯友,既然支持苦學(xué),是否也進行了實踐呢?” “這是當然”,1班的辯手站起來答道,“我方支持苦學(xué),也一直在貫徹苦學(xué)”。 江始頓了頓,“那貴方為什么考的沒我好呢?”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這背后的邏輯就是,我是年級第1,是大學(xué)霸,自然我推薦的學(xué)習(xí)方法更有道理。 成績不如我的人不配和我談學(xué)習(xí)方法。 純粹的耍流氓,人身攻擊,照著臉打。 缺了大德。 當然,仔細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漏洞——沒有做到控制變量。 江始自然明白這點,他的這個問題本身毫無意義,相反,還會因為胡攪蠻纏和人身攻擊被扣分,但他的目的并不在問題本身——通過這個問題,一下子摧毀了1班上半場一帆風(fēng)順的氣勢。 傷害不高,侮辱性極強,沒有實際效果,但在心態(tài)上給了對方沉重的一擊。 偏偏這話是江始說的,在學(xué)校里他的名聲無人不曉,硬是叫人無法反駁,極其憋屈。 雖然1班利用“勤能補拙”一類的觀點彌補上了漏洞,回答了這個問題,但這就等于,間接的承認自己智商低。 而辯論賽這種東西,人一慫,整個狀態(tài)就不一樣了。后半場1班在氣場上被完全碾壓,說話聲音也比較小,頗有點底氣不足的意思。反而是6班抓住了機會,一鼓作氣,節(jié)節(jié)猛進,勢如破竹,順利拿到了本次辯論賽的冠軍。 “哥,你說這話,真的不怕招仇恨嗎?”,陸飛星苦笑著問,“恐怕從明天起,你在學(xué)校里的形象就要變成驕傲自滿,目中無人了”。 “小問題”,江始領(lǐng)完獎狀后,向評委老師要來了話筒,深深一鞠躬,“各位尊敬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xué)們,在這里我要為我剛才粗魯無禮的提問向1班的辯友誠摯地道歉,我在比賽時所發(fā)表的言論,均出于辯論賽本身,并不代表我本人真實的想法。相反,我尊重每一名為了自己的目標和未來而努力學(xué)習(xí),刻苦奮斗的同學(xué),也衷心地祝愿你們能夠達成目標,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 1班選手也順坡下驢,表示接受道歉,頓時場下掌聲雷動。 洗白成功。 “哥”,陸飛星摟著他肩膀,笑著說,“你知道怎么形容你這種人嗎?” “怎么?” 陸飛星趴到他耳邊,“又當又立”。 “你小子,皮癢了?”,江始抬手就要拍他屁股,卻被早有準備的陸飛星蹭的一下竄開了,還做了個鬼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