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前往墓園
第二日上午,盧橘找了個工匠在爺爺?shù)哪箟L旁邊再做了一個墓,把盧永安的骨灰盒埋在了爺爺邊上。 很久沒來看爺爺了,太和村墓園子外的野草都不知割了幾茬,可爺爺墓前卻仍是干干凈凈,供奉的糕點水果不曾斷過。 守墓人在看見宋導(dǎo)時,忙不迭地走了過來,畢恭畢敬地說道:“宋先生,您來了。這幾年我一直都按照您的吩咐在做。” 此刻盧橘在場,宋島不欲多言,揮揮手只讓他下去了。 原先太和村的墓園子只是村外的一個亂墳場,人窮就不會有太多講究,飯都吃不飽,誰還會管死人住得舒不舒服。 所以那時人死了都是找個地方就近掩埋了,最多再搭個標(biāo)志物方便在清明節(jié)時找到祭拜。后來國家開始推行火葬,亂墳場才不再埋尸體,取而代之的骨灰盒。 但這地界依舊是荒寂得狠,連烏鴉飛過都繞路走。 守墓人也姓盧,太和村姓盧的很多。盧叔家就住在盧永安隔壁,在腿沒落下殘疾前,他一直在縣城的工廠里打小工。 后來廠里的機器發(fā)生故障,還在高速運轉(zhuǎn)的齒輪一下子掉在他的腿上,瞬間割掉了一大半血rou,白骨都露了出來。 他被工廠辭退,只賠了一點很少的工傷費,腿也就這么耽擱了下來。 其后就一直呆在家里勉強做些手工活拿出去賣,依舊難以糊口。 直到有一天一個西裝筆挺的中年人找上了他,自稱李叔。說有一位宋先生打算出資修建太和村的墓園,差一個守墓人,問他愿不愿意,薪資就按城里的水平給。 但還有額外的一個要求就是平日里沒事的時候多看看隔壁的盧永安在干什么,別讓他鬧出事情來,有什么動靜立刻來聯(lián)系。 盧叔當(dāng)然求之不得,還有這樣的好事。 就這樣盧叔當(dāng)上了守墓人,一年后他終于看到了出資的宋先生。 那是在清明節(jié)后的兩天,天上仍然下著淅瀝小雨。他認(rèn)不出宋先生,但認(rèn)識李叔??匆娎钍灏察o低調(diào)地跟在那位先生身后,就明白了過來。 宋島那年是在百忙之中才抽出了一天的空閑回到瀾河鎮(zhèn),彼時他手里有三個課題等他去趕進(jìn)度,他也不知道非要回來這里干什么。 他走進(jìn)墓園時,李叔還在后面不停叨叨,他來就行了,何苦勞煩宋先生親自跑一趟,心意到了就行了,不都一樣嗎。 不一樣的,宋島心里想。 盧叔看著兩人在盧宏明的墓前站了一會,宋先生手里的一束白菊輕輕放在了墓階上。 哦,估計是什么遠(yuǎn)房親戚吧,盧叔心里想。盧宏明家哪還有什么高門顯赫的近親,城里的遠(yuǎn)親倒是能勉強說出幾個。 宋先生靜靜站了會后,就很快離開了。 臨走前,他只淡淡叮囑了幾句讓盧叔每年打掃盧宏明的墓勤快點,如果工資不夠可以問李叔要。 盧橘看見宋島與守墓人認(rèn)識,心里也明白了點什么。 “我記得我走時還沒有這個墓園,村里的財政應(yīng)該還不至于富足到可以去修建墓園吧?” “小事,只是不想讓你爺爺太孤單。”宋島云淡風(fēng)輕地說著,似是毫不在意他所做的事。 兩人掃完墓后,就再次回到了盧家。 雖然房子已經(jīng)家徒四壁,但昨天太晚了,而且兩人又奔波了一天,該整理的還是要整理。 盧橘回到了盧永安的房間,開始著手整理他生前的遺物。 他房間中有一個很大的紅色的木頭箱子,一看就是上輩子流傳下來的那種。盧橘一打開箱子,一股陳年霉味就洶涌而出。 應(yīng)該是很久沒人打開來過了,盧橘摒著呼吸一點點翻檢里面的東西,翻著翻著,突然找到了一本很突兀的本子。 因為箱子里都是放著一些在盧永安看起來是比較值錢但是又當(dāng)不出去的物件,所以勉為其難地保留了下來,比如壞掉的手表,碎了的玉手鐲。 所以一本不值錢的本子顯得格為怪異。 封面極具年代感,紅色的扉頁,還印著毛主席的頭像。 盧橘翻開第一頁,一行清秀的小字呈現(xiàn)在泛黃的紙張上。 XX年XX月XX日 如果我沒懷上這個孩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