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86
三皇子兩邊都不參與,而是處處以君父為主,好一派孝順、厚道的好兒郎模樣。 圣人對三皇子也越來越喜歡,今年剛過了正月,便讓他去刑部歷練。 三皇子去了刑部,并沒有擺皇子架子,而是虛心跟刑部尚書、侍郎們請教。 跟同僚的關(guān)系也很不錯。 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便在刑部站穩(wěn)了腳跟。 雖然沒有辦理什么大案子,但每日里整理往年卷宗,還真讓他找到了一兩件有爭議的案子。 如今刑部和大理寺正針對那兩件案子討論著呢。 不管結(jié)果如何,三皇子虛心、能干的形象徹底樹立起來。 三皇子的母妃是四妃中的淑妃,不是世家女,而是出身勛貴。 因著這一層關(guān)系,三皇子和軍中的幾個老將關(guān)系也不錯。 他是個活潑好動的性子,年少時沒少騎馬、游獵,簇擁在他身邊的也多為勛貴子弟。 這些年三皇子收了玩心,但跟那些小伙伴們的關(guān)系卻沒有疏遠。 三皇子長大了,那些勛貴子弟也個個成家立業(yè),他們靠著門蔭,基本上都入了軍伍?;蛉牖①S,或入千牛,或入十二衛(wèi),官職都不高,但勝在有實權(quán)。 李壽過去沒注意,今天仔細一想,才猛然現(xiàn),不知不覺間,三皇子已然有了這么多人脈! 李壽不動聲色,暗暗將三皇子列為重點觀察對象。 面對三皇子的主動示好,他微微一笑,客氣中帶著疏遠,“三皇子謬贊了,這都是圣人的決斷。圣人仁愛百姓,才有了今日的‘惠民鹽’?!?/br> “哎呀,十八郎,咱們都是嫡親的表兄弟,你這般客氣做什么?” 三皇子眸光一閃,笑得愈親近。 李壽也不堅持,順勢喚了他一聲“表弟”。 平康見李壽油鹽不進,笑了笑,故意用抱歉的口吻說道:“十八郎啊,有件事,我要代你表姐給你道個歉啊。” 李壽已經(jīng)猜到了是什么,卻佯作不知,“什么事?” “唉,還不是那個李四郎(即李其玨),眼饞你娘子的生意,攛掇你阿姊也開了個什么布鋪,還弄了什么娃娃機……” 平康直接將鍋甩到了便宜女婿頭上,一點兒心理負擔(dān)都沒有! 第474章 公私兼顧 “哦,是這件事啊——” 李壽表情淡淡的,看不出喜怒。 “十八郎,我已經(jīng)說過你阿姊了,她也知道錯了,下次再不會這樣了?!?/br> 平康很是隨意的說道。 “下次不會”,那么這次呢? 就這么輕易過去了? 連句正兒八經(jīng)的道歉都沒有,更不用說糾正錯誤了。比如,收起娃娃機,不再跟唐氏布藝惡性競爭?! 李壽面沉似水,暗地里自撇嘴。 三皇子見李壽不表態(tài),忙上來幫腔,“哎呀,表兄,咱們都是自家人,幼時,阿姊對咱們也是十分照拂的?,F(xiàn)在阿姊被人哄騙,做了錯事,你大人有大量,這件事就這樣算了吧?!?/br> 李壽挑了挑眉,仍是沒有急著開口。 就在平康郡王幾乎要端不住笑容的時候,李壽終于應(yīng)了一聲,“嗯!” 三皇子趕忙道:“我就說表兄最是個大度的人,平康皇叔還不信?!?/br> 平康覺得李壽拂了他的面子,滿心的不爽,哼哼唧唧的應(yīng)和了幾句,便抬腿走人了。 三皇子對李壽有些歉意的笑了笑,然后就追著平康郡王而去。 李壽本打算直接回家,但被這兩人狠狠的惡心了一把,頓時也有了火氣。 他也不回家了,轉(zhuǎn)身去了東宮。 隨著天氣日益炎熱,關(guān)中及其周邊地區(qū)的旱災(zāi)越來越嚴重了。 太子急得嘴上起了一層的燎泡,卻仍是沒有更好的辦法。 剛剛寫完申請朝廷賑災(zāi)的折子,將折子攤在書案上,等著墨跡晾干。 他則雙眼失神的盯著書房的某個角落。 其實,太子清楚,圣人和議事堂的諸位相公也都知道了旱災(zāi)的事,而且戶部已經(jīng)著手準(zhǔn)備賑災(zāi)。 朝廷現(xiàn)在缺的是銀子和糧食。 幸而去年是個難得的豐年,官倉的糧食都是滿的,各大糧商手中也有不少存糧。 官倉的糧食還好說,朝廷若是想從糧商手中得到糧食,那就需要用銀錢了。 而國庫—— 太子的手指輕輕在書案上敲著,據(jù)他所知,國庫的銀子并不充盈。 之前西北一直在用兵,打仗什么的,真心燒錢啊。 太子還知道,圣人對遼東早就虎視眈眈,東征亦是遲早的。 可這個,依然缺不了錢。 雖然前些日子李壽在戶部大刀闊斧的一番運作,收了鹽稅上來。 可今年是鹽政改革的第一年,鹽稅定的并不高,細算起來,也沒多少錢。 而且太子更擔(dān)心的是,今年旱災(zāi)致使莊稼絕產(chǎn),那么來年呢? 誰又能保證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 今年沒有新糧入庫,明年再有個意外又該怎么辦? 太子越想越頭疼。 就在他心煩意亂的想出去走走的時候,有內(nèi)侍進來通傳:“殿下,十八郎來了!” 太子眼睛一亮,“十八郎來了,快請!” “是!”內(nèi)侍應(yīng)了一聲,急急的退了出去。 不多時,內(nèi)侍引著李壽走了進來。 “見過殿下!”李壽拱手行禮。 太子擺擺手,笑道:“都是自家人,客氣什么!” 同樣是“自家人”三個字,從太子口中說出來,就多了幾分真心。 至少李壽聽著更順耳。 “禮不可廢,” 李壽嘴上說著,人卻已經(jīng)徑直來到太子對面的榻上坐了下來。 “好了,不說這些了。戶部的差事可還順利?” 太子命人上了茶水,關(guān)切的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