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8
賢淑的氣質(zhì),落落大方,絲毫不像小家小戶出來的女兒。 姜父甚喜,捋須言曰:“天憐我姜家矣。” 兩家人時常來往,農(nóng)忙時分,男耕女織,倒也自得其樂。 不想,姜巖八歲之時,姜父前去鄰村驅(qū)邪,身受重傷,不日,竟是不治身亡。 天師者,必犯五弊三缺之一,姜父應(yīng)的,便是那三缺中的命。 姜家世代天師,深諳其道,故而在姜父死后,也未太過傷心,處理完喪事后,姜巖便替父成為姜家第四十四代家主,驅(qū)邪避魔。 因姜巖本就天縱奇才,做起天師,倒也得心應(yīng)手,不出幾月,便造福了不少百姓。 母子二人,外加未來親家時時照襯,生活也并未比姜父仍在世上時落魄。 可誰知,姜父之死,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姜巖雖可謂是天縱奇才,卻有一致命弱點——耳根子軟,極易答應(yīng)他人請求。 姜父在世時,早前帶其出門歷練,十中必有七八是因姜巖此毛病而使父子二人做了比分內(nèi)事更多之事。 更甚者,姜巖曾為一老農(nóng),窺探生死,泄露天機。 此類事件,最易受天機反噬。 姜父知此,日夜教導(dǎo)姜巖,終在其眼皮子下,大大縮減了姜巖錯行。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姜父不禁擔(dān)心其身死之后,姜巖將鑄成大錯。 事實也的確如此。 姜父死后,僅半年內(nèi)姜巖便因見人可憐而多次泄露天機。 而天機反噬,也應(yīng)在了姜巖九歲之時,姜巖卻不自知。 彼時,姜巖身量比之八歲,未有絲毫變化。 姜母本道是男子身量遲些才會顯示,并未在意,姜巖也如是認(rèn)為。 可又兩年,姜巖十一歲,身量依舊未有增高,反倒矮小了一兩厘。 與王家玉憐站在一處,更是矮了一頭。 王玉憐雙親面上不顯,心里卻漸有微詞起來。 姜母也料到一二,瞧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尋起各種偏方,企圖改變姜巖現(xiàn)狀。 卻是絲毫無用,待姜巖十三歲,雖還是那副玉雪可愛的模樣,身量卻已縮回到了七歲孩童的身量,便猜測,姜巖這是犯了五弊三缺中的殘。 姜巖心底卻隱約有了另一種猜測,只不敢相信。 而此時,金釵之年的玉憐,已出落成婉約佳人,受村中甚至鄰村眾多適婚青年的愛慕,身高也在女子中較為高挑。 與姜巖站于一處,如姐弟一般,毫無夫妻之相。 或因村人對姜巖此類已將至志學(xué)之年的男子,卻不及垂髫之年的孩童身量的怪事而產(chǎn)生的新奇,或因村人居于山隅,空閑時間太多,或因愛慕玉憐的男子太多,偏玉憐又早已在襁褓之中便已許配給了姜巖,漸漸的,姜巖之事,竟成了茶余飯后的笑料。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姜巖母子面前,竟也肆無忌憚地議論起來,枉然不顧姜母的紅臉。 更是為了那對玉憐的齷蹉心思而故意在王父王母及玉憐面前,有意無意地提及姜巖的短處和玉憐之好來。 惹得王父王母對姜家的微詞也越發(fā)之多起來,對姜巖母子的態(tài)度,更是萬分惡劣。 似乎早已忘了,小到求福擇日,大到驅(qū)邪安家等事,全是姜巖所為,且分文不取。 王家之中,便也只有玉憐對他姜巖母子,未曾有過半分惡劣,甚至比此前更好,也時時隱晦地安撫他們,喝退四處說姜巖不是之人。 姜母雖對王父王母不喜,對其女卻萬分滿意。 但也知犯了五憋中殘的兒子,著實配不上玉憐,便產(chǎn)生了與王家退婚的念頭。 姜巖幼年之時便認(rèn)定玉憐為其妻,心下雖是不舍,卻也知姜母所言無錯,只得答應(yīng)。 不想玉憐得此消息,忙于途中攔下姜巖母子,軟磨硬泡,終將姜巖母子二人的念頭打散,又勸說了家中父母二十來日,使得再度接受姜巖,待玉憐及笄,便叫姜巖娶了她去。 姜巖感動,心下暗定,再不泄露天機。 如此又兩年,玉憐十四,只余一年,便可及笄。 姜巖卻在這時再度經(jīng)受不住他人請求,泄露天機。 心下還在期待,只多一次,望不會釀成大錯。 然到夜晚,其身便再度發(fā)生變化。 只見其臉生出紅癢之物,久久不退,眉目變得高低不平,鼻翼越變越寬。 便是早已應(yīng)該定型的臉頰,也開始變得畸形起來。 短短一月,姜巖便由玉雪可愛的少年郎樣貌,轉(zhuǎn)換成了滿臉坑洼,蒜鼻歪眼的丑陋之人。 那詭異的臉龐,一說出來,能止嬰孩啼哭。 姜母到這時還認(rèn)為姜巖五弊中的殘,除卻不增反減的身高,還有面丑之說! 卻不知,這是受了天機反噬之因。 姜巖后悔不迭,卻也不敢告訴姜母。 而見識短淺的村人,哪知什么無弊三缺與天機反噬。 一見姜巖身高停長,又突地轉(zhuǎn)變成這幅丑容,只道姜巖是怪物,各個敬而遠之,污言穢語更是不絕于口。 便是姜家的祖宗十八代,也被眾人于心底罵了個遍。 卻又在有需要天師行事之時,假意諂笑,要將姜巖請入家中。 如此反差,直氣得姜母病倒在床。 母病之時,除了背著父母出來的玉憐,竟是再無他人。 姜巖目光外移,落于門外,立見途徑村民,均是遠遠避開他家門戶,見他看去,更是走遠了些。 不禁搖頭,輕嘆,世事蒼涼,竟是如此。 心中卻是始終存著念頭,想著他若再努力些告訴村民自己緣何變成此副模樣,再努力些幫助村民,定能叫他們改觀,自己與母親也能好過些,玉憐一家更不會再受他們牽連。 如此一想,心中便稍稍開闊了些。 再將目光落回玉憐身上時,神情卻再度變得復(fù)雜起來,直覺自己受天道反噬,貌丑人矮,配不上這般天仙人物。 可若讓他主動提出退婚,又萬分不舍。 思量一番,便就決定待玉憐父母來尋,再由他們解除婚約。 第135章 眾口鑠金 其后日子,姜巖便有意無意地避開玉憐。 玉憐心細(xì),察知姜巖疏離,暗自神傷。 姜巖心酸,卻也不敢過多接觸,只怕誤了玉憐。 時日一長,姜巖眼中玉憐,神傷漸少,姜巖心內(nèi)空落之余,倒也松了口氣。 而王父王母的忍耐,亦如姜巖所料隨異議增多而漸到盡頭。 如此這般,待姜巖第二次從鄰村完成任務(wù)回來,便就收到了退婚消息。 彼時,玉憐已被其親關(guān)于閨中,言曰待嫁之女不應(yīng)拋頭露面,免得被懶蛤蟆瞧了去。 這懶蛤蟆,說的自然便是姜巖。 難聽之言聽多了,再聽這些,姜巖倒是無所謂。 只擔(dān)心玉憐,是否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