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
的方子,至少得有百多種吧,現在趕緊寫下來,免得以后越來越忘記了。 劉清流打開筆記本就開始打字,還真是的,好多都忘記了啊,只記得名字和樣子,配方都不全了。 沒法子,雖然她始終當是個夢的穿越,但即使在夢里,她離女學時候也十多年了,后來進宮就壓根沒自己動手做過了,都是別人做好了她吃。 最后劉清流就只能把自己記住的寫了出來,大概也有三四十種的樣子,略遺憾。 古代的糕點真是種類繁多,到現代都失傳了,只有一些簡單做法的能流傳下來,那些做法復雜只有貴族能夠吃得起的,自然淹沒在歷史中了。 可以理解,艱難時代,有時候連飯都吃不起,誰還吃糕點?等到能吃得起了,也就只能慢慢從頭琢磨,只有最簡單的才能保留下來。 劉清流倒不怕李姥爺做不出來,李姥爺的技術還是很不錯的,中華美食的一個特點就是非常講技術和手藝,不像西點,多采用工具,很多人學幾年就可以做出非常美味的西點,放在中華傳統(tǒng)糕點上就不行了,并不是用工具輔助就可以做出合適的味道的。 李姥爺的手藝是杠杠的。 但這不妨礙劉清流建議李姥爺也借助工具,然后劉清流就網購了烤箱模具封口機蛋卷機和面機電餅鐺之類的,李姥爺心痛得抽抽的,于是為了掙回這些投入,就更上心了。 當然,效果也是杠杠的。李姥爺第一天推著糕點去賣的時候,還帶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下午回來的時候,就喜形于色,劉清流問的時候,老爺子還挺矜持的說了句,還行。 然后就積極投入事業(yè)了。 劉清流功成身退,自覺也是為了中華文明振興出過一把力了。 最后,李姥爺經過大家的試吃和口碑,選定了八種最受歡迎的精細糕點,當然他那按斤賣的糕點繼續(xù)存在,畢竟老顧客還是有需求的,雖然這類利潤,非常少,不如精細糕點的十分之一。 比如他用密封小塑料方盒封裝的四枚小梅花點,還不到一百克,就能賣出原來糕點的一斤價格,還賣得很快,每天能剩的,都是從前按斤賣的,老顧客有時候都不買按斤賣的實誠糕點,要買幾盒精美糕點送禮了。 李姥爺:你們就不懂經濟學! 李姥爺為事業(yè)拼搏著,劉清流就美滋滋的繼續(xù)研究著空間,很快,要過年了。 第38章 第 38 章 這些天,李姥爺為事業(yè)拼搏早出晚歸的,劉清流其實也沒有兜著手閑著,她其實可忙了。 空間里的蔬菜,自從她回到農村后,就和打了雞血般的長。 只五六天的時間,就可以收獲了。 劉清流這時候就覺得網文里的空間快速催熟功能確實有道理的,不然誰費力制作個空間就為了帶著幾畝田來辛苦種?買幾畝田能費幾個錢?制作這種隨身空間的高人,肯定不會是為了讓自己當個普通農民來粒粒皆辛苦的。 她這個空間,再普通,基本功能還是有的。 只不過以前是不清楚正確的開啟方式,現在不就好了? 隨著空間植物的成熟,這段時間劉清流非常勤奮努力的工作。每天都要摘摘摘,挖挖挖,空間并沒有里那種意念一動,刷刷刷自己自動收割收獲了的能力,她只能猜測自己這個空間是手動的,別人的空間是智能版的。 四塊地也就四畝的樣子,要說收獲多,也并不很多,這和劉清流當時買種子買的不多,稀稀拉拉的種植有關。但這不多,也只是相對的,反正她祖孫兩個是絕壁吃不完的。 何況收獲完不久,蔬菜比如豆角黃瓜西紅柿這些繼續(xù)掛果,青菜倒不會再生,被挖出來的紅薯土豆花生山藥也不會再生,但她又種下了啊,她就是想看看幾天成熟來著。 當然她確實是知道了幾天成熟,三天! 沒想到她也擁有了一個一茬一茬的快速生長的種植空間,她以后不走演藝道路的時候,完全可以走菜販子道路,也能發(fā)家致富了。 不管種植什么,都是三天成熟這個模式就穩(wěn)定下來了,讓她內心略復雜。在京城的時候,這些蔬菜可是比正常菜還難長呢。難不成以后她得為了這個蔬菜空間留在農村里了? 不管怎樣,這些天她是非常辛苦的收獲著,痛并快樂著。 恩,后來的種子都是她自家的種子,沒去買。 空間有個不合理的設定,自己不產種子,菜成熟了也不老,不摘就繼續(xù)那么長著,但是就是不結種子,連土豆紅薯花生這種,種下去也沒用。 她家本來就是農村的,現代農村大多都從種子站買種子,但他外公就愛自己留種子,覺得比較放心,現在轉基因那么多,他種的莊稼都是要自家人吃的,還是自己留種比較好。 除了糧食種子,還有菜種,雖然菜種也可以買,但既然自己能留,何必花錢呢?李姥爺就是這么樸實。 劉清流因為蔬菜太多,最后就只留了一塊地種蔬菜,另外三塊就種了水稻小麥和棉花。她是不懂農活的,所以也就沒注意水稻不用水田,棉花不用光照,多么不合理。 當然,從各種蔬菜都三天同時成熟來說,本來就沒什么合理性。她也就是隱約覺得水稻不用水是不對滴,但也就這樣了,她也不會弄水田啊。 但最后,人家水稻硬是不用水田也好好的長了,她就放心了。也就每天提些水來簡單的澆灌一下,種蔬菜的時候也這樣,一天來澆一遍水,就這樣也很辛苦的。 水稻小麥和棉花生長期要長一些,六天時間才可以收獲,劉清流覺得挺滿意的??上Щ藥滋鞎r間收獲了三畝作物,累的腰酸背痛,但。 水稻小麥都是要脫粒脫殼的啊,棉花是要去籽的啊,她要不找加工的,就得自己買機器。 雖然村子里有機房,水稻脫殼變大米,小麥脫殼再脫粒再磨面,都有,花點錢就可以。但,現在是冬天了,劉清流肯定不能拿出水稻和麥穗來惹嫌疑,脫殼倒是可以理解,很多時候農村為了稻麥好保存,都不事先脫殼的,要吃了去脫殼或者磨面。 劉清流最后只能偷摸的去縣里買了個自動脫粒機,自動棉籽機,花了好大一筆錢。好在她有那二十萬片酬,她之前只告訴李姥爺自己拍了個片子演了個角色有片酬了,也沒敢告訴李姥爺是這么一大筆,就怕李姥爺擔心天上掉餡餅是有毒的。 恩,劉清流自己也覺得挺有毒的,不然當時也不會心動放棄了計劃,去演戲了。她本來一直不打算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