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3
” 簡直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還是很有涵養(yǎng)地問:“何以見得?” 潘小園指著被她碰到的部分,說:“娘子上手去摸一摸便知?!?/br> 李清照依言照做,纖纖細指一伸上去,開始沒覺出什么,再輕輕探兩圈,就皺了眉頭。 “這里……銅銹里面,刻得有字。似乎是……是……” 趙明誠也湊過來摸了一把。 他經(jīng)驗豐富,立刻知道有貓膩。袖子里掏出個水晶放大鏡,用衣袖輕輕擦了擦。 讓李清照掌燈,這就細細查看起來。 “是個‘金’字。可奇怪了,怎么會在這兒?還有這字體……怎么、怎么像是個楷體,可不是戰(zhàn)國……” 潘小園同情地看著他,幽幽解釋道:“這是那個仿造者的個人標識——濟州府,金大堅?!?/br> 第188章 1.14 世間造假之術(shù)分為三六九等。造假之人,也有高下之分。譬如那低等的,只為以假亂真,騙取錢財,那假貨自然是越仿真越好,若是被抓包了,他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而金大堅的造假事業(yè),已經(jīng)造出了風(fēng)格,造出了水平。以假亂真太容易,他甚至?xí)室庠凇爱a(chǎn)品”上留下些個人印記,一是和買主們斗智斗勇,二是和同行們較量炫耀。 他為人十分低調(diào),就算是圈內(nèi)人,也沒幾個知道他眼下棲身何處。只憑這個小小的“金”字印記,與全大宋的古玩贗品制造商,進著行無聲的交流。 這個青銅爵,印記藏在銅銹里,尋常收藏家,是萬萬不敢直接上手直接去搓的。 而潘小園在梁山這么多時日,跟金大堅也頗有交情,他的那些“光輝戰(zhàn)績”,也聽他吹過不少。知道他喜歡在假貨上留名,也知道他喜歡留名的那些位置。 她于“鑒定古董”一竅不通。然而要她鑒定金大堅的“作品”,還是能猜個八九不離十的。 這些她當然藏著沒說,只說曾經(jīng)從朋友處聽說,有一批假貨近期流入市場,青銅爵的傘蓋處都是有貓膩的。 李清照夫婦也有點懵。面前的青銅古爵怎么看怎么逼真,兩人自恃也有相當?shù)蔫b寶經(jīng)驗,沒想到被打擊得干脆利落。 還是不太相信,抱著這爵,拜訪了幾個懂行的朋友,又托關(guān)系請教大師長輩,最終不得不得出結(jié)論:這次看走了眼,四萬錢買了個當代仿冒品。 好在倆人不差錢,愿賭服輸,只當兩個月的生活費打了水漂。 潘小園抽空去才女府上拜訪了一遭,送了一堆好吃的,甚至還拿給李師師做的魚rou剩下的邊角料制的小魚干貓糧,表達了自己的深切同情。 李清照悶悶不樂的,決心要找回這個場子:“潘娘子,下月初一相國寺再開萬姓交易,你可有空賞臉一道逛逛?” 潘小園心知肚明,這是讓她幫忙鑒寶把關(guān)呢。四萬錢不是小數(shù)目,就算是李師師丟了,也得心疼一陣子。 自己肚里有多少墨水自己清楚,剛要婉言謝絕,卻忽然腦筋一轉(zhuǎn),何不去開開眼界? 笑道:“如此甚好,奴家也正想淘點兒東西……那么回見,等初一日,到娘子府上專等。” 潘小園頭一次逛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集市,大相國寺的鐘聲裊裊敲過,只見四面都是人煙,叫賣聲此起彼伏,攤子上的東西讓人眼花繚亂,大到牛羊駱駝海東青,小到釵環(huán)簪子絲手帕,八方口音云集,就連附近寺廟里的和尚尼姑,這時候也有跑出來賺外快的。尼姑們手工制作的繡作、領(lǐng)抹、花朵、珠翠頭面等物,大約是由于帶著佛門清凈地的出身,賣得比市面上貴一成,銷量還格外火爆。 潘小園后悔自己只帶了個董蜈蚣來了。看看人家李清照夫婦,兩口子趕集,后面跟著三四個小廝,全都是等著掏錢扛東西的。 潘小園自己挑挑揀揀,買了點頭面首飾,又給點心鋪定了些字畫裝飾,最后手癢,又給武松買了幾件衣衫褲子——覺得他穿上也許帥氣,其實不知猴年馬月才能給到他手里——便看到才女直奔著金石攤位去了。她記起自己今日此行的目的,連忙一招手,和董蜈蚣一道跟了過去。 放眼望去,滿目琳瑯的古舊文物,青銅器、石器、竹簡、玉器,甚至磚瓦、封泥,一個個安安靜靜的鋪在地上,待價而沽。 董蜈蚣一看就樂了,悄悄說:“有不少都是墓里的明器?!?/br> 潘小園也悄聲回:“能辨出真假么?” “大姐要求別太高。我們只管摸金,墓里摸出來的必定是真,用不著鑒定。至于這攤子上的么……呵呵,嘿嘿……得找別人?!?/br> 潘小園自己面紗遮著臉,大伙看不清她表情如何;然而見旁邊的那個賊眉鼠眼的小廝,已經(jīng)大包小包的戰(zhàn)利品不少,都知道這個小娘子大約不差錢,三三兩兩的圍上來,七嘴八舌的向她推銷。 “……娘子看看,咱們這兒有徐熙的,絕對真貨!” “娘子,俺家里急需用錢,這塊玉玦是傳家寶,只好賤價賣了,聽說是上古周文王……” 還有人放低聲音,自言自語般的,在人群中徘徊:“賤價錢引寶鈔……賤價錢引寶鈔……賤價錢引寶鈔……賤價錢引寶鈔……” ——這是販假幣的。 潘小園穿過擁擠的賣家買家,跟李清照并排立在一個小小的青銅器攤位前,悄悄跟才女說:“我也只能看出那個金大堅制作的贗品,其余的,可說不準?!?/br> 李清照笑道:“不是金大堅制作的贗品,我夫妻倆一般也能分辨。” 于是點點頭,一個一個的檢查過去。那攤主在旁邊舌燦蓮花的解釋推銷,她只當是耳旁風(fēng)。 終于,在一個古舊的小小酒樽肚子里,摸到了那個隱蔽的“金”字。 金大堅入行幾十年,“桃李遍天下”,就連大內(nèi)皇宮里,也如獲至寶地收藏著他的不少得意之作。在今日的萬姓交易市場,撿個金大堅出品的尾貨,實在是太尋常不過之事。 潘小園將那酒樽隔手帕拿起來,得意洋洋:“店家,你來看看,這是怎么回事?” …… 那店家也是懵的。本以為自己當初撿了個漏,撿來個“鎮(zhèn)店之寶”,本來打算賣個大價錢,誰知讓這看似外行的嬌滴滴小娘子,當場給說成一文不值! 說一文不值,其實也不盡然。金大堅的手藝做工,在當代還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潘小園趁那店家沮喪,談了個八百錢的價,將贗品爽快拿下,扔給董蜈蚣。 那賣家本也可以堅決不賣,留著這個高仿贗品來騙別人。但金石市場里不乏回頭客,要是她回去在圈子里一宣揚,那這賣家可別在古玩界混了。因此rou疼歸rou疼,愿賭服輸,贗品越快出手越好。 李清照十分不解:“這是贗品,沒有研究價值的,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