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
輕啊。 青松的事了了,接下來就是青原。 他今年十七了,也快說親了,到時候又得花費一筆。還有小禾和青良,一年下來總得扯件新衣裳吧? 接下來,就是翻蓋房子、打家具。 孩子們都大了,一家子擠在一起,怕是住不開吧? 還有孩子們早晚是要分家的,到時候蓋房子是個大頭,得花不少錢呢。 可家里,除了青原每月能從公社里領(lǐng)到八塊錢,她和滿堂、青松就指望著隊里的那點工分呢。 這哪里夠用啊? 說來說去,還是得想法子掙錢。 她覺得小禾提到的那個法子不賴,雖然冒險,可只要小心一點應該沒事吧? * 轉(zhuǎn)眼放了暑假,柳曉靜又坐著驢車回到了村里。 沒過幾天,家里就迎來了一樁喜事。 七月三十號,也就是農(nóng)歷六月十八。 這天,青松大哥和春梅姐成了親。 這會兒正趕上困難時期,這婚禮自然也十分簡樸。 婚禮的前一天,青原二哥去公社里借了一輛自行車。清洗干凈后,就在車把上扎了一朵大紅花,準備用來接新娘子。 結(jié)婚當天,青松大哥渾身上下,收拾一新。 他穿著一件白襯衣和藍褲子,雖然是舊的,可洗得干干凈凈的。胸前還戴著一朵小紅花,紅艷艷的,透著一股子喜慶。 到了半晌午,他推著自行車,在接親隊伍的簇擁下,到了春梅家。 柳曉靜作為小姑子,也是接親中的一員。 她先進屋,見春梅姐坐在床前,穿著一件紅褂子,嶄新嶄新的。她在春梅姐的胸前別上了一朵小紅花,然后扶著她的手從屋里出來。 青松大哥守在門口,把春梅一把抱了起來,放在自行車后座上。 春梅低著頭,羞紅了臉,可心里卻著實歡喜。 青松大哥推著春梅,在村子里轉(zhuǎn)了一圈。 一路上,惹來了不少羨慕。 鄉(xiāng)里不興坐轎子之后,接新娘子大多用架子車或馬車拉著。這用自行車推著,還是頭一遭啊! 瞅著可真洋氣啊。 迎親隊伍,熱熱鬧鬧地進了柳家大門。 青松大哥和春梅姐就在司儀的指引下,攜手進了堂屋。他倆先對著墻上的偉人像鞠躬行禮,又對著家中長輩鞠躬行禮。不過幾分鐘,就按照新禮完成了結(jié)婚儀式。 中午時分,柳家把送親的和接親的攏在一起吃了頓飯。 還特地把老支書和柳隊長請了過來。 說起來,這樁婚事還得感謝柳隊長。 當初,青松大哥拉著春梅去隊里開介紹信,柳隊長聽了情況后,就點了頭。雖然他知道這會得罪趙家,可還是想幫侄兒一把。 都是柳家門里的,親不親都是一家人啊。 況且,青松這娃可是一塊好材料,日后出息著呢。 因為這個,春梅娘跑到大隊部,把柳隊長罵了個狗血淋頭。 還把隊長媳婦堵在院門口教訓了一通。 弄得他媳婦直埋怨,說他攬這個破事兒干嘛?就讓那趙桂枝和崔玉娥斗去唄?哪怕斗破天了,也與隊里無關(guān)?。?/br> 柳家上下,對柳隊長自然很感激。 青松上前端茶倒水,不停地招呼著。柳隊長坐在桌前一邊夾著菜,一邊啃著雜面饅頭。時不時地放聲大笑,十分得意。 而趙桂枝和春梅娘斗過幾次架,一向互不搭理。 可如今做了親家,面子上還是要維護的。在婚禮前,她作為主家主動上門,和崔玉娥好好拉了拉家常。 崔玉娥呢,雖然心里不舒坦,可也無可奈何。 閨女出嫁了,一切都由不得她了。 柳滿堂和春梅爹倒是和和氣氣的。 都是一個莊的,低頭不見抬頭見,哪有那么大的怨氣哪?再說,都結(jié)親了,過去的那一篇就算揭過去了。 柳曉靜在一旁圍觀了這場婚禮。 到了晚上,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值”一下子增加了100點。 她問小R,這是怎么回事? 小R神神叨叨的,說是見證了一門“好姻緣”,對她提高眼界有所幫助,所以“能力值”也隨之提升了。 她總覺得這個說法有點牽強? 可一時半會的,也無法去追究。 * 婚后,青松大哥和春梅就住在西廂房里。 小兩口,甜甜蜜蜜地過著小日子。 春梅是個勤快人,承擔了不少家務,還出工掙著工分。她里外都是一把好手,干活特別麻利。 趙桂枝十分歡喜,逢人就夸春梅懂事能干,是個“百里挑一”的好媳婦。還跟小禾說,“小禾,看看你嫂子,以后要多學著點……” 柳曉靜瞅著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兒。 心說,等到“困難時期”一過,就開始鍛煉身體。這豆芽菜似的小身板,在這個年代可不吃香哦。 她希望自己能像春梅姐那樣高挑、健康。 那樣的話,魅力值是不是也能提升??? * 第20章(2)參加高考 時光飛逝,轉(zhuǎn)眼入了秋。 到秋收時,打谷場上一片歡騰。 在經(jīng)歷了兩年多的饑荒之后,今年秋糧終于有了收成。對社員們來說,這太不容易了。餓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啊,這糧食就是大伙兒的命根子啊。 有了吃的,自然安心。 可想想過去的日子,還是不寒而栗。 因為這個,大伙兒都憋著一肚子氣。那天災也就罷了,可五八年那會兒,公社里瞎指揮該找誰算賬?。?/br> 上面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很快就在農(nóng)業(yè)政策上做出了調(diào)整。 進入十一月之后,“糾五風”開始了。 老支書和柳隊長都去公社參加學習,隊里也開始清查賬目。沒過幾天,張會計就被擼了下來,說是貪污。以前管食堂的也被揭發(fā)了出來,說是多拿多占。 這一年冬天,格外熱鬧。 上至縣里,下至公社和大隊,干部們的日子很不好過。要么被集中起來學習,要么開大會接受群眾們的監(jiān)督,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一到開會,社員們上臺發(fā)言十分積極。 餓了三年肚子,總得出口氣吧?于是,那些大隊支書和生產(chǎn)隊長們就成了出氣筒,問題嚴重的還被停職,做檢查。 柳家莊還算好,當年老支書頂住了壓力,硬是藏了一部分糧食。 因為這個,村里得“浮腫病”的要比別村少得多,除了幾個年老體弱的,基本上都熬過了這一場饑荒。 反過來,村民們對老支書和柳隊長還算“客氣”,就痛痛快快地讓他倆過了關(guān)。 這段時間,柳曉靜依然背著“口糧”去學校。 相比起去年,條件要好些了。雖然,吃得還是高粱面餅子和玉米面糊糊,但能填飽肚子了。 她告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