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左邊部分被人為地裁掉了,留下一條筆直的切割線,剩下的這部分應該是畫的右邊。 畫面上,在一片廣袤的原野里,綠草如茵,樹木繁茂,大臣和侍衛(wèi)們從四面八方簇擁著一個身穿皇袍的男子,很明顯,這個人就是皇帝。 只見大家都縱馬狂奔,一路上飛鷹走狗,把那林中的鳥兒也驚得飛起。 突然,前方不遠處的樹林里出現(xiàn)了一只麋鹿,皇帝勒住了韁繩,馬兒頓時昂首嘶鳴,三足騰空,就在這時,皇帝仰天彎弓拉弦,劍指麋鹿! 好一幅磅礴大氣的皇家狩獵圖! 這幅畫,色澤非常明艷,動態(tài)十足,把身處其中的人物、駿馬、細犬、驚鳥和麋鹿的運動狀態(tài),都很好地展現(xiàn)出來,看上去氣勢浩浩蕩蕩。 把皇家狩獵活動的恢弘氣派,表現(xiàn)得如此淋漓盡致,最大程度地炫耀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皇帝本人的武威! 這上面的人物應該是清朝的,從服飾上就可以很輕易地辨別出來,更別提這些人的腦袋后面還垂著長長的大辮子,這是滿清獨有的發(fā)型,相當醒目。 難道這真的是清朝的哪一位皇帝? 李蓁蓁是知道的,清朝的皇帝自詡從馬上得了天下,都很熱愛夸耀武力,專門在熱河地區(qū)建立了木蘭圍場,基本上每年都會滿朝文武全部出動,浩浩蕩蕩地去那里狩獵,順便進行軍事演習,以震懾蒙古草原的各個部落。 甚至為了在狩獵之余能有個消遣的好去處,還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著名的承德避暑山莊,前世李蓁蓁還去那里游玩過呢。 如果畫的真是清朝的皇帝,那么,這幅畫到底是誰畫的呢? 李蓁蓁頓時聚精會神地在畫上尋找起了款識,果然在右下角不起眼處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上面用毛筆寫了六個漢字——“臣郎世寧恭畫”,下面蓋著“郎世寧”的印章。 郎世寧?郎世寧!竟然是郎世寧!那可是了不得的大牛人! 這么說吧,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就是他參與設計和建造的。 郎世寧,從意大利來到中國的傳教士,是清代最著名的宮廷御用畫師,繪畫風格極其獨特,有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 他創(chuàng)造性地把中國畫的筆墨趣味,和西方油畫中的透視寫實,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中西合璧,形成了既有傳統(tǒng)審美情趣,又具有凹凸立體感的獨特畫風。 這樣的風格,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具有極其驚人的藝術表現(xiàn)力。 他最受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器重,屬于走到哪兒就帶到哪兒的御前大臣,因此得以繪制了大量與皇帝和皇家有關的畫作。 他最后也死在了中國,現(xiàn)如今,京城里還保留有他的墳墓呢。 李蓁蓁驚呆了,這怎么可能?一個“神經(jīng)病”一樣的鄉(xiāng)下老人,就能隨隨便便地拿出一幅郎世寧的畫!這絕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李蓁蓁忍不住倒回去仔細查看,卻發(fā)現(xiàn)這確確實實符合郎世寧的畫風,畫得栩栩如生,狩獵的緊張感呼之欲出。 因此,她不得不承認,這真的就是郎世寧畫出來的。 如果這是郎世寧畫的,那么,他畫的究竟是誰?是康熙,是雍正,還是乾?。?/br> 李蓁蓁這才注意到剛剛一直被她忽略的一枚紅色的大印,這枚大印很突兀地蓋在畫面的正中間,大煞風景,把好好一幅畫的意境都給破壞得一干二凈,因此李蓁蓁很嫌棄地看也不看它。 現(xiàn)在仔細一辨別,居然是“乾隆御覽之寶”! 難道這上面畫的人就是乾隆本人? 李蓁蓁趕緊又去看畫中那個身穿皇袍的皇帝,還真的就是乾隆皇帝! 要問她是怎么認出來的,難道她親眼見過乾隆皇帝不成? 別忘了后世網(wǎng)絡信息發(fā)達,乾隆皇帝的畫像被無數(shù)人惡搞過,還做成微信小表情呢,誰還不認識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呀,想不認識都難。 現(xiàn)在李蓁蓁再看這幅畫,才發(fā)現(xiàn)除了這枚蓋在正中間的“乾隆御覽之寶”,在畫的各個邊邊角角,都密密麻麻地蓋著印章,什么“寧壽宮”啊,“三希堂精鑒璽”啊,“長春居士”啊,“信天主人”啊,等等等等,居然還有一枚“太上皇帝之寶”! 這可真的是不知道怎么說他才好,居然能把偌大一幅畫,硬是給蓋得沒有一絲空隙! 李蓁蓁一看到這里,就知道錯不了,這絕對就是乾隆皇帝了。 因為他就是如此清新脫俗不做作的這么一個人。 乾隆皇帝,那可是出了名的,對藝術品愛得深沉,是歷史上前無古人,后也無來者的超級無敵大收藏家。 舉全國之力,用了整整六十年的時間,無所不用其極地,搜羅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可謂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超級無敵頭號大粉絲! 他所收藏的藝術品,門類與數(shù)量之多,如果他稱自己是第二名,那絕對不會有人敢在他的面前稱自己是第一名。 因為他一個人的藝術收藏品,就能輕松地撐起一座大英博物館! 李蓁蓁看著畫上的乾隆皇帝,仿佛在對著她說:“沒錯,朕就是這么一個帥氣又多金,霸道又文藝的sao年!” 如果乾隆皇帝只是熱愛藝術品也就罷了,遺憾的是,他還特別酷愛裝逼,特別喜歡惡搞和破壞文物,鬧過不少笑話,做過的奇葩事情更是數(shù)也數(shù)不清。 但凡他經(jīng)手的藝術品,無論是繪畫、書法、瓷器、玉器、銅器,等等等等,都要想盡辦法地留下屬于自己的印記! 什么亂涂亂畫題歪詩啦,什么不懂裝懂只裝逼啦,那簡直就是太多了。 對于玉器銅器,他要留下自己的印記,因此讓人在上面雕刻了自己的鑒賞詩歌和印章。 對于瓷器,就如此這般地炮制過后,再讓人重新拿去燒,把自己的印記永遠地留在了上面。 而對于書畫作品,那可真是倒了大霉,無論是什么書畫,統(tǒng)統(tǒng)蓋?。?/br> 簡直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蓋印狂人! 舉個典型的例子,有個大臣給他獻了一幅畫,是,這幅畫是個贗品,假的,還是那種“一眼假”,仿得很爛,假的不能再假的那種。 但乾隆皇帝不知道啊。 他興致勃勃地題了很多詩,把能題詩的空白地方全給占上了,沒有留下半塊空白,包括旁邊的石頭上,都寫滿了詩。 然后又在各個縫隙里,見縫插針地蓋上了自己的印章,恨不得把自己一千多枚印章都給招呼上去。 最后,把這幅得意的作品大喇喇地評為“上等”,視為寶貝! 幸虧那是假畫,要是真畫,讓他這么一saocao作,那還能看嗎? 簡直就是亂七八糟、牛嚼牡丹、大煞風景! 對于這么一個人,會不會在郎世寧敬獻的畫作上,也蓋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