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9
事,這在每朝每代都有。本朝明立儲君,太子只要不犯下大過,順理成章就能繼承大統(tǒng),對其他胸懷大志的皇子來說,太子就是眼中釘,是絆腳石……要想上位,首先得除他。 雖然還可以有別的解讀,康熙直覺認為是這樣,蓋因如此,他越發(fā)痛心。 也因為他心里有了認定,哪怕胤禟趕著進宮來替太子說話,他也不覺得這是結黨營私。在康熙看來,老九就是太實在了,出了這回事,旁人避恐不及,趕著湊上前來說良心話的就只有他。 沒錯,老九是煩人了點,他說得太對了。 康熙從前也想不明白,他捫心自問,在位幾十年為大清朝盡心盡力,勤政愛民不用吹噓。為什么就是不太平?每隔幾年總有天災,早年三場大地震,他皇位險些坐不穩(wěn),之后洪水瘟疫更沒少過……為什么?老天爺是瞎了眼么? 現(xiàn)在看來,誰也沒瞎眼,是上天看他太過優(yōu)秀,隔三岔五就想考驗一番。 道理很簡單,拿他自個兒來說,因為看重太子所以時常都在考教,從功課到騎射到時政分析,樣樣都沒落下。像老九老十這種成日瞎胡鬧的,只要別太過分,一般情況他都懶得管。 …… 這么想,康熙立刻就治愈了,平素總覺得老九不著調(diào),這回分析得很好。定是最近兩年太過安逸,看他有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跡象,上天就用這樣的方式敲打。 康熙招呼兩個兒子起來,他先安撫太子,明擺著說不信坊間謠傳。 又夸了胤禟一番,說他這么些年書沒白讀,明事理,敢做敢言。 說得差不多了,康熙就讓兩個兒子回去,讓太子回去陪著太子妃,別因為聽了外頭的胡言亂語急火攻心動了胎氣,至于老九,回去老實待著,事情本來就夠麻煩了,真讓他攪和一通,不得更復雜? 待他倆退下,梁九功傳圣諭,命九門提督進宮,當日,巡捕營就捉拿了好些散播謠言的投下大獄,一時間人人自危,背地里如何姑且不論,明面上無人膽敢妄議太子。 第二日早朝,四貝勒胤禛力挺太子,九貝勒胤禟懇請徹查此事,眾皇子復議,康熙順勢交托給刑部尚書,命巡捕營協(xié)助他,將事情查個明白。 刑部尚書心里苦,他不用查就知道背后盤根錯節(jié),真查出點什么他沒好下場,查不明白,也要遭皇上怪罪,恐怕還得交惡于太子。 怎么辦? 先領命下去,義正言辭說上一通,仔仔細細查個幾天,然后就重病臥床無法繼續(xù)深感慚愧請皇上將此重任交給大理寺御史臺唄。 他很不要臉的表示自己是勞碌太過,為查明真相,他連著幾日奔走連著幾夜沒睡。 刑部尚書病了,康熙也想到他是怕得罪人,沒追究什么,只是在心里記了一筆,不堪大用。 調(diào)查工作順勢落到刑部侍郎頭上,然后刑部侍郎也跟著病了。 哪怕氣性再好,由他們一而再的糊弄也得動怒,康熙當即停了刑部侍郎的職,讓他諸事不需理,安心養(yǎng)病。發(fā)落了刑部侍郎之后,想到再交給其他人恐怕也查不出個所以然來,遂命胤禛主事,由胤禟從旁協(xié)助。 他倆都是硬骨頭,不怕事,方才查了兩三日,有些眉目,直郡王就進宮請罪去了。說是御下不嚴,這事從他府上奴才起,有人看就不降雨心中慌亂就胡亂猜測一番,叫其他人聽去,不知怎的散布開來。 這套說辭康熙是不信的,老大主動站出來承認錯誤他也沒多欣慰,但因為他認錯認得快,沒受多重的處罰,只是罰他登門給太子賠罪,討得諒解之后,再回去閉門思過。 老四老九并沒有停止調(diào)查,幾日后,他們上了道折子至御前。 本來康熙只打算罰他閉門一個月,讓他好生反省。 看過折子上寫的內(nèi)容,一個月變成三個月。 簡單說,這事是惠妃娘家搞出來的,看索額圖蠢蠢欲動,生怕太子搶占先機,所以擅作主張使出這等昏招。胤褆錯在舍不得麾下黨羽,詳知內(nèi)情之后還玩了以退為進這招,他把母族摘得干干凈凈,還推了人出來頂罪。 康熙想到,他恐怕也怕牽連惠妃,不過即便老大這么拼,他額娘也同樣吃了掛落??滴趸仡^就去了延禧宮,明里撂下話,讓納喇家安分點。 惠妃真是懵的,鬧明白怎么回事以后她擔心壞了,生怕皇上厭了胤褆。又惱恨娘家那頭不長腦子,這么隨便就想掀翻太子,也不想想要是不成會落得什么下場。太子那就是皇上的心肝,誰也動不得。 這陰謀算計也太粗淺些,哪怕真想拿天災做法子,也等渴死人田地裂開莊家絕收之后。屆時稍稍引誘,保準就引起暴亂。 這事是經(jīng)胤禟的手調(diào)查出來,他倒是沒拿出去瞎說,只是暗自感慨了一番,早先還覺得郭絡羅家不中用,只會給額娘拖后腿,沒見他們做什么好事。岳父又太能折騰,簡直說是風就是雨,大寫的任性。 見識過老大被坑出血淚,他突然覺得自己這樣也挺好的,都是家長里短小打小鬧,不像納喇家動則插刀太子,只差沒扛旗舉事。 這事前后鬧了半個多月,等平息下來,旱情就更嚴重了,眼看著各部大臣還沒想出可靠的應對之法,皇阿瑪為此急上了火,胤禟拾掇一番又進宮去了。 想來有老大敲山震虎,短時間內(nèi)索額圖不敢妄動,這樣就沒有等下去的必要,是時候將自家的情況說一說。 第109章 應驗 康熙忙得焦頭爛額, 再不下雨他真是要頂不住了。同樣是天災, 干旱比洪水比地動還要折磨人, 至少洪水來得快去得快,地動也不過就那么幾下顛簸,這要是天不降雨, 百姓就得絕收, 糧商篤定要趁機大發(fā)國難財, 哪怕收拾了他們,清繳上來的陳糧能吃多久?少吃兩口飯倒還不妨事, 沒水喝又該怎么辦? 事實上,宮里已經(jīng)著手應對干旱,內(nèi)務府在康熙的授意下頒布了限水令, 按照品階不同, 宮中貴人每日可分得定量的干凈水,梳洗沐浴就從這里出, 不會額外多給,讓各宮娘娘算著用。 深宮內(nèi)院的女人,想的是怎么籠絡君心, 盤算的是怎么才能有個皇子傍身, 為娘家謀利都是偶爾, 至于天下大事,與她們何干? 寶珠還能從胤禟這里聽到一些,她們直到限水令下來,都沒意識到已經(jīng)很長時間不降雨, 也沒想過這事多嚴重,充其量不過感慨一聲,今年溫度升得真快,不冷不熱的日子沒過幾天,就這么曬人了。 熱起來之后,一日不沐浴就感覺身上一股餿味兒,那點水,壓根就不夠她們用。私下抱怨的不少,因為想到限水令必定是得皇上首肯才能推行,敢嚷嚷出來的不多。東西六宮那么多妃嬪里頭總有幾個腦子發(fā)育不健全的,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