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
悲傷,無端想起了阿姊的話,又暗自嘆息了一聲:“他該是有了家吧。家里有賢妻孝子盼著等著他,也無怪乎他一人時,時常會露出焦急之色來?!?/br> 那把曾經(jīng)在竹片上刻下他名字的小匕,他總會擦拭,繼而又會看著那小匕發(fā)起呆來。 也許,那是他在意的人送給他的信物吧? 我不知為何見了他,腦中便會不由自主地猜測著他的種種,竟無心去想其他。 我面色自若地看著福多扶著他,他高一腳低一腳地向我走近,在幾步遠停住腳,聲音溫淡如水:“再休養(yǎng)幾日,周某便不再叨擾。周某身上分文全無,救命之恩,待他日來報。” 聽了這生疏的話語,我心中發(fā)冷,淡淡地笑了一句:“救你若是圖個什么,便不算什么恩。出了這里,你記得也罷,忘記也好,我們一家子并不圖你的報答。” 周彥華一時愣住了,許久說不出話,而后只是很沉很重地點了點頭。我見他額頭上冒著汗,察覺到他站了多時,便提醒了一句:“你腿上有傷,上樓躺躺吧?!?/br> 他搖了搖頭:“我到院中看看。” 我知曉他定是憋壞了。來了這些時日,他從未下過樓,更別說看看外邊的景色了。也虧得他沉著,這一月多來,躺了這些時日,竟是毫無不滿情緒,安安心心地養(yǎng)著傷。 他扶著福多的手臂企圖到院中去,我不便勸說阻攔,忙搬了張竹凳到院中。福多扶著他坐下后,我抬頭看了看天色,遠山已染上了一層霞光,我便朝著福多吩咐了一句:“福多,你照看著周先生,我去生火。爹娘也快回來了?!?/br> 第3章 不教多情誤真情 晚飯后,阿爹與福多陪著周彥華在后院的大槐樹下乘涼,我與阿娘坐在后堂的窗下縫補著衣衫,偶爾聽見福多激動又焦急的聲音,總是時不時地透過窗子向后院那處去看。 院中蟬鳴不斷,山頭的最后一縷余輝在男人小孩的交談聲中漸漸隱去了,天色暗了下來。阿娘點上油燈,許是看出我的心不在焉,笑著說:“你總盯著后院看什么?姑娘家不要摻進男人的世界里?!?/br> 阿娘捧出兩套男士的衣衫,一套青衫白裙,一件灰衣灰褲,色彩雖不艷麗,樣式卻十分講究??闯叽绮粫菫楦6嗫p制的,看款式也非是為阿爹準備的,我已然知曉阿娘是為周彥華緊趕慢趕地做了兩套衣衫。周彥華身量修長,許是受了磨難,身子消瘦得厲害;阿爹身量不高,身體已微微發(fā)福。周彥華落難至此,阿娘見他身無一物,便將阿爹寬大的衣裳改了尺碼,這才勉強做了周彥華一身的行頭。 我常常在夜里聽見織布機的聲響,不想竟是阿娘不辭勞苦地為周彥華縫制衣裳呢! 青衣長裙,一針一線縫制得精巧細致,衣衫領口與袖口處絲線匝匝,雖無雕飾,卻干凈素雅?;乙禄已濓@然是簡單之物,是尋常人家尋常衣物,毫無特色。然,阿娘的這份用心,令我眼眶發(fā)熱,心里卻感覺奇怪慌亂。 我正捧著兩套衣衫細細地看,阿娘已在燈下坐住,輕柔地說:“尋著空子,你給周先生送去。寒磣之物,請他莫嫌棄?!?/br> 我心里噗通不已,紅了臉頰,將兩套衣衫趕緊放下,垂下頭繼續(xù)做著針線,小聲道:“我不去!福多與他一個屋子,讓他送去。娘凈讓女兒難堪!” 阿娘嘆了一口氣,卻是笑著說:“你這孩子總是這般倔強,不愿輕易低頭。珍兒都與我說了,你不是中意他么?娘也挺中意這個女婿,你可得抓牢了!” 我悶頭不再搭話。我知曉,阿娘對阿姊的話從來深信不疑,當初阿姊與佟亞群來往,阿娘即便不愿意她過早地嫁人,可在阿姊三言兩語的請求下,阿娘輕易便松了口,含淚看著阿姊嫁了人。較之阿姊,我的性子不怎么討喜,不會說些甜言蜜語哄人,更不愿輕易低頭認錯。因此,在這家中,爹娘也更偏愛阿姊,即便是福多也更愿親近阿姊。 阿姊嫁了,爹娘的目光與關(guān)愛才傾注在了我身上。我甚至想得到,若阿姊并不看好周彥華,只需在阿娘跟前說說,阿娘便不會這般熱心為我張羅此事。 其實,想來有些悲涼無奈。然而,對阿姊,我始終無法記恨。 她太好了! 周彥華提出了離開一事,經(jīng)爹娘苦口婆心和福多聲淚俱下的挽留,他深思熟慮過后,點頭同意了暫時留在白水鄉(xiāng)。將養(yǎng)了些許日子,他也能拄著拐杖行走。因他不愿再麻煩我們一家子,又因在福多的陪同下在鄉(xiāng)里走動了幾圈,他知曉此地人們許多都是大字不識,年幼的孩子更是目不識丁,一心只與山林土地打交道。 這些時日,我常常見他抵著額頭蹙眉深思,似有許多心事藏在心中,我不好當面問出。只是一日在飯桌上,他突然與阿爹商議著在我家屋旁搭一座木棚,想要教遠近的孩子讀書識字,他日若有所成,也能出得這里為國效一份力,也教本地人們能更多地出去看看外邊別樣的世界。 我們一家人從未有這般大的愿景,白水鄉(xiāng)民也少有人有。白水鄉(xiāng)民雖深愛著這方水土,卻也希冀著走出去,我們一家人自然也有著這份希冀與渴望。 阿爹是隨遇而安之人,在周彥華耐心溫和的解說下,雖不動心,也幫著他在鄉(xiāng)里奔走相告。白水鄉(xiāng)民自來尊重欽佩讀書識字之人,如今有人愿在此教孩子讀書識字,自然樂成此事,甚至提議鄉(xiāng)民共同出資建一座學堂,以便收納更多的孩子讀書。然,建造學堂非短時日能完工,鄉(xiāng)民也只得暫時將孩子送往我家屋旁的木棚里就讀,每人每月交上些許糧食、瓜果或錢財即可;而周彥華卻將收到的糧食、錢財統(tǒng)統(tǒng)交給了爹娘。 他心里始終想著要報答救命之恩呢!原來,教學一事只不過是他賺取錢財還人情的方式罷了。 我雖對他如此見外隱有怒氣,卻又因他愿意留下來而暗自高興。 每日,我總會自樓上聽見孩子們的瑯瑯讀書聲,絲毫不覺得吵鬧。時常,我會撐開窗戶,望著樓下的木棚出神。木棚完成之初,極其簡陋,只有幾根粗壯的柱子撐起了一方天地,屋頂上鋪滿茅草,四周通風。后來,爹娘夜以繼日地編織著竹簾,這才讓這座木棚有了樣子,周彥華感激不盡,對于鄉(xiāng)民好心送來的禮,他時常會收下幾件,然后禮便落入了我家。 學堂開學第一日,白水鄉(xiāng)民皆來觀看。因鄉(xiāng)里從未有過學堂,許多鄉(xiāng)民對周彥華的學識也并不了解,并不愿冒險讓他教孩子,因此,這登記入學的孩子也不過十來人。 周彥華親自為這座木棚題了匾額,命為“求知堂”。 半月以來,周彥華依舊窮困,在此無落腳之處。他似乎不愿麻煩許多人,聽了爹娘的安排,仍舊與福多同住一間屋子。而因求知堂的落成,遠近的孩